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代高考冒名顶替怎么处理_古代冒名顶替科考后果

时间:2023-06-10 14:36:0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古代,科场舞弊形式多种多样,冒名顶替的却极少,原因非常简单,冒名顶替较难保密,被冒名者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冒名,事情很难捂得住。一旦事泄,便是满朝大哗,天子震怒,小

在古代,科场舞弊形式多种多样,冒名顶替的却极少,原因非常简单,冒名顶替较难保密,被冒名者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冒名,事情很难捂得住。一旦事泄,便是满朝大哗,天子震怒,小到涉案考生,大到当朝一品大员,统统都要人头落地。

冒名顶替虽然少,却也不是没有,嘉庆年间就曾发生过一件调换试卷的科场大案。

古代高考冒名顶替怎么处理_古代冒名顶替科考后果

嘉庆三年,湖南乡试,宁乡县考生傅晋贤家资颇丰,却学识有限,虽有志于科举,却止步乡试,屡屡不能中举。愤懑之余,不禁动了歪念,出了1200两银子,买通了两名书吏——樊顺成与罗文秀,意图舞弊。

120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按照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说法,20两银子够一户中等人家过上一年,两人各得600两,足够家中30年开销,对樊、罗两名小吏绝对是笔巨款,值得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赌上一把。

作弊手段也比较有创意。由于樊、罗两人只是书吏,没有阅卷资格,常见的请托、秘定关节等手段也就行不通。于是他两人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法子:在考完之后,他们将傅的卷子与他人卷子封面互换,如此一来,他人的答卷便到了傅的名下。

当然,这么操作,首先得保证与傅交换的卷子本身能够中举,于是他们盯上了当地才子彭峨,此人家贫,但读书刻苦,在岳麓书院就读时深得院长罗典赏识。

古代高考冒名顶替怎么处理_古代冒名顶替科考后果

本来樊、罗两人的手段是颇有希望成功的,可偏偏不凑巧,岳麓书院院长罗典虽已八十高龄,却对学生极为热心,彭峨等岳麓书院学生刚出考场,就被要求默写试卷全文,呈送他老人家一一阅看。当年的考题叫做《文之为礼乐》,彭峨发挥极佳,给罗典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不久发榜,彭峨意外落榜,不学无术的傅晋贤反而高中解元,察觉到有蹊跷的罗典不顾老迈,拿着彭峨的文稿找到湖南巡抚当面质问,要求检出彭峨落卷与傅晋贤卷核对笔迹。比对之下,果然有问题,湖南巡抚不敢怠慢,当即召集彭、傅两人当堂复试。

复试之时,彭移时已就,巡抚阅罢赞叹不已,对左右说:“文之佳解元也!成之速解元也!”再看傅晋贤,汗流满面,战栗不已,已然紧张得不能答卷。

事情已经明摆着了,自己辖区出了这么大的案子,绝不是罚酒三杯可以解决的,湖南巡抚一刻都不敢耽误,当天就上奏嘉庆。不久刑部查明原委,涉案傅晋贤、樊顺成、罗文秀三人全部处死。此案中,三人家属并未株连,已是格外开恩。

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常给人一种破败不堪的印象,然而在保障科考公平这点上,清朝却表现得极为审慎和高效,在这一案件中也可以看出,从岳麓书院院长到湖南巡抚再到嘉庆本人,对科考公平都极端重视。

不仅是嘉庆朝,有清一代,只要是科场弊案,皇帝本人往往亲自过问,很多时候还要亲自审问当事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复试。清朝官员在监考阅卷过程中稍有过失,往往便是重罚,咸丰年间的一品大员柏俊就因家仆调换试卷受牵连而被处以极刑。

古代高考冒名顶替怎么处理_古代冒名顶替科考后果

熟悉龙马君的读者老爷都知道,龙马君是不太喜欢清朝的,然而保障科考公平这点,不得不说,为清朝268年的统治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