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时间:2023-06-11 14:41:5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孩子是太字辈,又在太行山出生,就叫太行吧! 这是1939年刘伯承在收到妻子产后报喜信后,从前线寄给妻子的回信。自此后,这个生于抗战最艰苦时期的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大名:刘太

“孩子是‘太’字辈,又在太行山出生,就叫‘太行’吧!”

这是1939年刘伯承在收到妻子产后报喜信后,从前线寄给妻子的回信。自此后,这个生于抗战最艰苦时期的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大名:刘太行。

刘太行出生时,正是他父母最忙的时候。他的父亲刘伯承和母亲汪荣华在长征途中结婚,婚后,这对革命伉俪一直生活在枪林弹雨中。因为行军路上艰难,产后的汪荣华没有一滴奶水,好容易从难民中请到一位奶妈后,小太行才得以侥幸活了下来。

刘太行出生一年后,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奉命从山东回延安。他路过太行山时,正在率部杀敌的刘伯承不得已将儿子托付给了徐向前。

之后,徐向前将刘太行带到延安后交给了朱德总司令代养。就这样,刘太行开始了他在延安的生活。

在延安期间,平日里,刘太行一直生活在延安中央保育院,到周末时,他便会被无儿无女的朱德接回家住。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因为一直不在父母身边,幼年时的刘太行只认识朱爸爸、康妈妈,对于自己的生父刘伯承,他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后来,刘太行的妹妹刘华北也被送到了保育院,同哥哥一样,她对父母也全无印象。

保育院的生活非常艰苦,平日里都是几个阿姨照顾几十个孩子。一次,因为阿姨们管顾不过来的缘故,刘华北和邓小平大女儿邓林摔在了取暖的炭火盆里,华北脸部被烧伤、邓林胳膊被烧伤。

1943年10月,当在前线杀日本鬼子的刘伯承回到延安来看太行兄妹时,刘太行竟十分警觉地将父亲拷问了一番。被父母接回家后,因为跟这个“刘伯承爸爸”实在不那么熟,他竟一直只肯叫父亲“刘爸爸”而不肯叫“爸爸”。

1945年夏天,刘太行和妹妹又被留在了保育院。当年的8月,刘太行的妹妹被混进保育院的敌特残忍杀害。妹妹的死,成了父亲刘伯承的一块心病,也成了他童年的阴影之一。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之后的刘太行也并未得到特殊照顾,他一直过着东挪西搬的日子。1946年,已到上学年龄的他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农村小学。这个学校极其简陋:课桌是土砖搭起来的,凳子全是石块土砖堆成……

后来的刘太行又辗转到了八一小学求学,毕业后,他考入北京第四中学。此时,因为父亲依旧非常忙,他仍住朱老总家里。直到刘伯承全家从重庆搬到南京后,刘太行才终于和父母住到了一起。

此时的刘家已经相当热闹了,父母又给他生了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刘太行一直记得,到南京后他们一家子住进了城东北北极阁一幢两层小楼里,由于房间不多,他们总是要挤在一起睡。

此时的刘伯承已经是新中国元帅,可刘家的生活一直和老百姓相差无几。平日里,刘太行听得最多的便是父亲叮嘱他们要勤俭节约。有时,刘伯承还会特地叮嘱炊事员:“黄瓜、西红柿这类蔬菜刚上市的时节,太贵,不要买来吃。”

刘伯承当时有自己的专车,可他却从不让子女坐,母亲汪荣华上下班也总是骑自行车。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最让刘太行印象深刻的是父亲贴在电话机上的那段话:

“儿女们,这个电话是党和国家供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不许用这个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

年少时,刘太行多少觉得父亲对子女太过严格、太过于刻板,长大后,他才知道:这是父亲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他们。

刘伯承一生都在为人民着想,所以,他也希望子女能继承他的志向去为人民谋福利。为了教育好子女,他经常给他们讲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事迹。也是在父亲的讲述中,刘太行知道了今日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自然地,他对英雄们也满是敬仰。

为了培养子女勤俭的美德,刘伯承坚持让孩子们在很小时候便学会生活自理。所以,很小的时候,刘太行就会自己洗衣服、做饭了。刘伯承觉得:只有自理能力强的人,才真正懂生活。

在父亲影响下长大的刘太行慢慢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每次,他的衣服破了时,他总会先想办法缝补,实在不行了他才想到换新。

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刘太行对这个指挥过千军万马、撰写和翻译大量军事著作的父亲越来越感兴趣了。他尤其感兴趣的是:父亲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时间辞去党政军的领导职务、请缨办学呢?

思来想去怎么也捉摸不清楚的太行决定亲自请教父亲,可每次只要他问及与军事政治相关的问题,父亲都会巧妙地避开。

在刘太行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会谈及自己的往事,他尤其不愿意谈论他指挥过的战争。即便是他所领导的淮海战役这样的“巨大胜利”,他也很不愿意提及。

上初中时,不死心的刘太行再次问起了淮海战役,他问完后,父亲沉默良久后道:

“太行啊,你知不知道,你每次一问我这些,就让我想到多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多少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我心里很不安。我是幸运者,活过来了。那些牺牲的人,才是对革命起了巨大作用的人,贡献很大啊!”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刘太行发现,父亲说这话时眼里有泪。也是在这一刻,他真正懂得了父亲不愿意谈自己功劳、讲自己故事的原因。从那以后,刘太行便再也不问起这些了。

可说来也奇怪,父亲越不跟他说,他便越对父亲过去的事感兴趣。后来,他甚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此同时,他也开始通过他的朱爸爸了解父亲。

通过朱德,刘太行知道很多关于父亲行军打仗的轶事,如“巧渡金沙江”、皎平渡之战、过彝区等等。

知道得越多,他便对父亲越发崇拜,自然,他对父亲对他的教诲也更加上心了。上高中时,刘太行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刻苦,他的文理科都相当不错。考大学时,他的第一考虑是文科,因为他对文科更感兴趣。

刘伯承听了却有些沉默,良久后,他说出了一句让儿子终生难忘的话:“像你这样的人学文不行,无大才大德,我对你没太大要求,还是学技术吧,自己能自立就好!”

听到这句话后,刘太行也跟着沉默了。大约是见儿子有些失落,他想了想后接着道:“学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就这样,高中毕业后,刘太行报考了哈军工。顺利考取后,他如父亲所愿:他成了哈军工无线电控制专业第七期学员。

哈军工对每个学员都极其严格,每次出操时,半夜一声号令学员们便得背上东西往外跑,一跑就是数公里。在学习上,不论是谁,只要考试不及格,一律该留级留级,该退学退学。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随着后期课程难度的不断增大,刘太行明显感觉到学习有些吃力了。回到家后,他忍不住和父亲讲起了学习上的困难。这一次,一向不喜欢说话的父亲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他不仅和儿子讲到了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还将他在苏联学习的事情也告诉儿子了。他说:

“刚到苏联军事学院,尽管我汉语水平较高,但俄文连字母都不认识。在军事学院,除了俄文还要学习几何、三角,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地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百遍。除了必要的休息,就是学习,虽然我入学比较晚,但到了毕业时,我的学习成绩比般学员都好。”

说完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地学习。”

这次谈话对刘太行触动很大,他这时候才知道父亲并不是世人眼里的天才,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多是后天发奋所得。

之后,刘太行每月都和父亲写信汇报学习情况,每次收到儿子的信后,刘伯承都要亲自批阅,批阅完后,他还会给儿子回信。

有一次,刘太行因为着急在信里写错了几个字,父亲把错别字用红笔圈起来后批评了儿子,他说:“你虽然不是从文的,但说话、写文也要严谨。我算是学军事的,在工作中下达命令,总是要字字推敲,有时为了一个词考虑很久。因为文字是表达思想的,要别人照着办,这样就必须用文字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然要误大事的呦!”

自这以后,刘太行便很少在写信时出现过错别字了。

刘太行在哈军工求学期间,父亲刘伯承曾代表中央军委视察过哈军工,这一年,刘伯承已经72岁了,而刘太行则已25岁。

那天,刘伯承以一个老兵的雄健气度和标准的军人步伐、标准的军礼,走完了一公里多的长距离。可惜的是,刘太行因为知道父亲来视察提前请了假,直到晚上才去宾馆见父亲。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这次视察后返京途中,刘伯承的眼病加重,眼压竟高达70多度。最后,他被确诊为了青光眼急性发作,不得已之下,刘伯承进入北京医院接受治疗。

1965年,刘伯承的左眼完全失明,而右眼则早在1916年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受伤失明。这位一生为中国光明而征战的英雄,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黑暗生活。

知道父亲失明后,刘太行难过极了,他比谁都知道:失明对于爱书如命的父亲意味着什么。在一次采访中,提及父亲对读书的痴迷时他曾说:

“我爸爸武将的声名在外,实际上是个书生,他最常看的是历史、军事、俄文书籍。”

好在,刘伯承双目失明后,妻子汪荣华会经常给他朗读书籍。有了母亲的“辅助”,刘太行才稍觉舒服了一些。

父亲失明那年,刘太行参加了工作,他被分配到了七机部三院,参加“海鹰号”地对舰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一年,他还结了婚,他的妻子是工人家庭出生的军医肖玉兰。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婚后,刘伯承坚决让儿子搬出了家,他说:

“房子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成家后,理应住单位安排的房子。”

因为父亲的这句话,刘太行和新婚的妻子搬到了单位分的9平米的小屋子,这个房子的厨房和厕所还是公用的。

有了孩子后,刘太行的岳母过来帮忙照看母子,可9平米的房子怎么住得下这么多人呢。因为实在住不下,单位领导才给他们调了一个19平米的套间。

那场特殊革命的爆发后,刘家也受到了影响。此间,刘太行的命运也几经波折。直到1972年,他才被调回了空军第二研究所。此时,刘太行才终于又回到了父母身边。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再次回来后,刘太行发现父亲还是和以往一样地好强。有一次,小儿子刘太迟扶着他在院子里散步时,他突然挣脱了太迟的手自己摸索着向前走去。一边走,他还一边对太迟说:

“这叫什么,这叫自强不息。我80多岁了还要自强不息,你们年轻人更要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啊!”

正是在这一年,刘太行生下了儿子。得长孙这年,刘伯承年已八旬,听到孙子降生喜讯后,他愣是高兴得一整晚没睡着。

可就是这样一个宝贝长孙,刘伯承一家人对他也非常严格,他不仅在普通幼儿园长大、普通学校读书,还和普通大众一样,口袋里总揣着汽车月票、脖子上挂着家里的钥匙。

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刘伯承所想,也是受了刘伯承影响的刘太行一定会坚持的。

1986年10月7日,94岁高龄的刘伯承元帅因病医治无效辞世,这一年,身为长子的刘太行年47岁。此时的刘太行才意识到:一直拼命工作的自己,竟很少跟父亲促膝长谈。后来的岁月里,每每念及此,他心里都不自主地一阵绞痛。

父亲去世11年后,因为一直在技术领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他终以少将军衔退休。刘太行终于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愧为刘伯承的长子。

退休后,刘太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新的生活坐标:回到父亲征战的太行山革命老区,去追寻父亲的足迹,也去看看用小米把他养大的老区的父老乡亲。

1998年,深入太行山实地考察后的刘太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老区办一所希望小学。

办希望小学对于当时只能拿出一万元的刘太行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没钱,就筹钱。于是,刘太行四处筹款,他甚至亲自跑到天津八五铁厂去找熟人要钢筋。

可即便刘太行如此费尽心力,几年过去后,希望小学依旧没有建成。

直到八年后的2006年,在刘太行的努力下,这所名为“木井行知小学”的希望小学才终于开学了……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如今,刘太行已经82岁了,年岁越大,他对父亲的感情也越发深重,在一次公开采访中,他在谈到父亲时说了一段很长的话,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我很感谢我父亲,教育我们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人,不赶时髦,不图虚名,一是一,二是二,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和国家。我就是这么一辈子。”

晚年的刘太行除了关心老区外,还特别在意国家的建设。在这些之外,他还特别注重对子女后代的教育。而在教育上,他则沿用了父亲刘伯承“言传身教”的方式。他希望刘家的所有后辈都能和父亲一样:勤俭朴素,爱国爱民,宽以待人。

相比长子刘太行,刘伯承的二儿子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刘家后人。

刘伯承二子名叫刘蒙,他的人生轨迹和哥哥颇有些类似,就连所学专业也是和哥哥一样的无线,所不同的是,哥哥上的是哈军工,而他上的是清华大学。

可如宿命一般地,身为刘家后人的他竟在毕业后前往了军校深造。之后,刘蒙从事过科研工作,当过部队指挥员,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他甚至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和爱沙尼亚三军武官等。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同哥哥刘太行一样,他也是一位少将。

而刘伯承最小的儿子刘太迟是跟在父亲身边最久的孩子,他也是所有孩子中长相最像父亲的一位。早年时,他便立志和父亲一样成为军人。后来,他如愿从军并加入了空军。

因表现出众,刘太迟曾担任过空军装备部副部长,最后他和哥哥们一样:成为一名少将。

然而,在刘伯承众多子女中,最受关注的还并不是以上三位少将,相比他们,做了共和国第一位空军女将军的刘伯承二女儿刘弥群更受世人关注。

刘弥群生于1944年,因在战乱年代出生,她幼年时也并未得到父母太多的照顾。相反,作为将帅子女的她,还承受了很多苦难。

幼年时,因为父母长期征战,她几乎是在马背上的摇篮里长大的。回忆起幼年经历时,她曾不无感慨地说:

“那时候,战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随部队解放大西南时,我只有4岁,坐在爸爸的军用吉普上,经常透过车窗看见两边的山坡上躺着横七竖八的尸体。这时候,妈妈就用手捂住我的眼睛,不让我看见,怕我受惊吓晚上做噩梦。有时,爸爸也会捂住我的眼睛,但手指时不时就会张开,故意让我看见外面的情景。他说,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就要有这个胆子。”

刘弥群和哥哥们一样一直以父亲为榜样,父亲曾对她说:“我们国家要强大,首先要把军事搞上去。”正是因为这句话,后来的刘弥群在毕业后选择方向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事。

19岁那年,成绩优异的刘弥群顺利考入了当时国内著名的北京航空学院,学习导弹、火箭发动机专业。

因为和父亲一样热爱军事、热爱技术,在学校期间,她就总能在枯燥的数学、物理公式和数以万计的数据中找到独特的乐趣。

这位把军事看得极重的刘家女儿先后自学了800多万字的理论教材、专业资料和有关武器系统的全套图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刘弥群带领课题组对国产某型号导弹的推进燃料进行改造,使导弹的飞行速度一下子提高了7.5%,大大改善了武器的战斗性能。

2001年7月,刘弥群晋升为少将。此后,她一直从事中国军队地空导弹业务,在新中国军队武器现代化发展上,她曾作出过重要贡献。

刘伯承有几个儿女_刘伯承儿女的结局如何

除刘弥群外,刘伯承其他两位女儿刘解先和刘雁翎都选择了医学工作,其中,刘雁翎曾在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工作,期间,她还担任了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刘雁翎和姐姐一直认为:医学也是技术的一种,所以,在医学上做出贡献的她们,定然也不会让父亲失望。

行到此,刘伯承的六个子女都成才了,一门六子女四将军,这样的刘家,无疑是刘伯承元帅和国家、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