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时间:2023-06-12 16:08:1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划分为豆蔻、及笄、桃李和花信等。当然也有根据本身状态不同而呈现的称呼,比如未婚的称为少女、姑娘、女子等。 如果她已经嫁为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划分为豆蔻、及笄、桃李和花信等。当然也有根据本身状态不同而呈现的称呼,比如未婚的称为少女、姑娘、女子等。

如果她已经嫁为人妇,那就不能再用这样的称谓了,而是有别的作为代替。比如夫人、妇孺等。结了婚的女子不仅失去了自由,而且连姓名都可能被丢掉,从而冠上夫君的姓氏。

因此已婚妇女的称呼相对于未婚的就少了很多,未婚女子有自己独有的称谓,同时也被看做一个大群体,有着专属的称呼,我们习惯将未婚的女性称为“黄花大闺女”,这个叫法的来源如何呢?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称呼背后的故事

闺女是家中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称呼,其意思便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未婚女子住的房间也是闺房,所以还住在自己闺房的女子就表示尚未出嫁。因此这个称呼也只有未婚女子可以使用,已婚妇女表示已经出闺门了,不能再这样叫。

那么闺女为何会跟黄花扯上关系呢?自古以来,黄花大闺女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组合起来的词语了,很少分开使用。那么黄花指代的是什么呢?要了解“黄花大闺女”这个称呼的来源,还得从史料记载中去寻找答案。

目前民间对此流传着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便是跟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刘公主有关系。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据说在某年正月初七的一天下午,这天气候晴朗、微风徐徐,庭院中的各种花朵争相开放,其中最多的便是那迎着风霜盛放的红梅,将整个冬天点缀了起来。

刘公主见到此情此景非常兴奋,硬拉着宫女们到庭院中去嬉戏玩闹。不知道玩了多久,刘公主突然感觉到有点疲累,便在一处屋檐下的长椅上侧躺着休息。

不知不觉中公主居然睡着了,此时微风一过,梅花也随着纷飞坠落,有些落到了公主的裙摆上、发髻上还有额头上。当时一片花瓣刚好印在公主的额前,经过汗水的浸染居然在皮肤上形成了淡淡的花瓣印子。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这花瓣形状的花痕将公主本就美貌的容颜衬托得更加娇媚,身边的婢女看到之后都惊呼不已。后来刘公主便喜欢上了这种妆容,时常将梅花贴在额头上面。

世人将此称为“梅花妆”,流传到民间之后,闺中女子都纷纷效仿起来,一时间成为流行时尚。可是待梅花的季节一过后可怎么办?这也难不倒爱美的女子们。

她们便到处采集黄色的花朵然后制作成粉料,然后用水调和粉料后在额头上描绘出各种花瓣的形状,所谓的“对镜贴花黄”就是这个情况。久而久之,就用“黄花大闺女”来称呼闺中女性了。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一般来说黄花没有特指某种花,在某个时期当中,有特指是菊花。因为菊花是金黄的,而且菊花的花语也非常好,能傲霜耐寒,常用来表示一个人高尚的节操和品格,女子则用来比喻贞洁。

不过关于“黄花大闺女”的来源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跟上官婉儿有关。据说一次上官婉儿惹怒了武则天,被她拿刀刺伤了额头,从此上官婉儿的额头处就有了淡淡的疤痕。

为了遮住丑陋的疤痕,婉儿物尽其用,在疤痕旁边贴上花黄,不仅遮盖了缺点还把人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后来宫中女性纷纷效仿,就连民间也开始流行起来。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如此妩媚的妆容,只有年轻的未婚女子敢化,久而久之就有了“黄花大闺女”的称呼。不过这个说法没有考证,兴许是后人编造出来的。但是刘公主的事例确实是有记载的。

花黄妆容

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黄花与闺女密不可分的原因就在于那个妆容的盛行。这种妆容流行时间颇为长久,从秦代就开始,一直延续到唐代时期,南北朝那段时间是高峰期。

妆容的名称叫做“花黄”,还有鹅黄、额黄等其他的叫法。最初妆容所用的颜料是用花粉制作而成的,女子们用纸剪出各种花卉的形状,然后涂上颜料后贴到额头上。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后来这种原料发展越来越丰富,有彩色光纸、云母片以及蝉翼和蜻蜓的翅膀等。当然颜色也不再单一,除了黄色这个经典款以外,还有绯红、翠绿和金黄等等。

形状上也没有那么古板,除了花朵还有飞鸟虫鱼等。所贴的地方已从额头分散到了酒窝、嘴角和云鬓等地方。电影《花木兰》中刘亦菲的妆容就是当时非常典型的代表,被网友称为神级还原。

不过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刘亦菲的花黄妆容可以称得上是“浓妆艳抹”了,对于喜欢裸妆的美女们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只能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妆容的发展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变革。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比如像这种花黄妆容起初并不这样叫,《中华古今注》里提到在秦代时期被称为“花钿”,不过由于那时还没那么流行,所以记载也不多。

不过相对于其他朝代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是个很特别的年代,当时不光是女性,就连男人都喜欢化妆。可以说我们现代人认为的“伪娘”在当时就很受欢迎。这种社会现象也是受到风气所影响的,以至于这个时代的妆容也是最为经典的。

南北朝时期的妆容

除了花黄妆之外,南北朝流行的妆容还有晕红妆、面靥妆。其中晓霞妆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妆面,据说来源是魏文帝身边的一名宫女薛夜来。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一天晚上,魏文帝正在挑灯夜读,在书桌的旁边放着一个水晶屏风,由于是透明的,所以当薛夜来进入寝殿的时候没看清楚,一头撞到了屏风上面,脸颊上顿时红了一大片。

魏文帝看着她脸上的红,觉得非常好看,于是拿着胭脂水粉在上面作画,还取了个“晓霞妆”这么好听的名字。含义是脸上的红晕就像还未散开的晚霞一样动人。

后来此妆容就在民间流行开来,再加上花黄妆等,当时可真是诞生了很多美学鼻祖呢。华夏的美妆历史也在这个时刻达到鼎盛。

黄花大闺女由何而来_黄花大闺女的典故

所以“黄花大闺女”这个说法跟妆容是分不开的,如今虽然很少有人将它们连联系到一起,但要了解它的起因就必须结合起来。

现在未婚群体已被统称为“黄花闺女”了,跟妆容也没什么关系,甚至也不会去考量贞节。毕竟现代社会婚前同居的现象很多,但在日常表达中,大家要注意这个称谓正确指代其实是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