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时间:2023-06-12 16:23:2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婚丧嫁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一对新人的幸福,更是关乎着两个家庭日后生活的实际问题。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婚丧嫁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一对新人的幸福,更是关乎着两个家庭日后生活的实际问题。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流传到今日,历经沧桑更彰显着鲜活的时代特征,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传统的婚嫁仪式中的新娘回门仍然在一对新人的婚礼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习俗从古时到今日形成颇有渊源,早先古人成亲后,新娘三天回门其实是因为有件害羞的事只能在娘家说出来,久而久之,效仿者多了便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习俗。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权高涨,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她们被男权要求要遵从“三从四德”,在家做闺阁女儿时要尊重父命,长大成人出嫁之后要听从夫命,夫死则从子。

纵观封建时代女子的一生都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活出了自我,她们更不知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为何,几乎穷其一生都生活在男性凝视的压力和阴影之下,被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宛如行尸走肉,可谓是苦不堪言。

对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话语权的古代女子在结婚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发言权或选择余地,往往都是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从家族的安排,让嫁入谁家便嫁入谁家,这被视作是女性一生的宿命,实则是极不明智的盲婚哑嫁。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因为像现代社会通过自由恋爱的形式,男女双方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相处之后互相了解磨合,再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上来看对方是否是适合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人,即便是像这样精挑细选,也难保不会感情破裂乃至走上离婚的结局。

而古代盲目听从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将女性的一生赌在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子身上,这无疑是荒诞愚昧的。

古代甚至更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俗语,要求女子以父权和夫权为天,一味地顺从与包容,无论男性如何劣迹斑斑,女性都被要求一位地忍让,这无疑是男权自私自利的卑劣表现。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喜结连理,三日之期后新娘回门

古代包办婚姻制度下的男女双方一般都是在婚前没有见过面的,这样的两个陌生人骤然结为了夫妻,且还要在新婚当夜行夫妻间的亲密之事,不禁使人无所适从。

这不仅在古代封建保守的社会状态下是件非常尴尬的事,就算是放在平等开明的现代社会也并不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

即便是古代人热衷的亲上加亲的近亲婚姻,其结婚对象为表亲或堂亲,二人虽相比于陌生的结婚对象而言更为熟悉,但古代繁文缛节条框林立,婚前更是有新婚夫妇不能见面的忌讳,所以乍一下拜堂成亲的二人也还是很尴尬的。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再加上古代某些地方还有被现在文明观念嗤之以鼻的恶俗婚闹习俗,新婚当夜的新人夫妻搞不好还会闹出许多难以启齿的乌龙之事,这无疑给新娘更添烦忧。

古人的结婚年龄更是比现在早很多,说不定新娘的岁数放在现代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中学生呢。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孩而言,婚后还未来得及适应新环境,婆家的许多杂事就足以让其应接不暇。

这时候便需要一位熟悉信任的长辈来为其指点迷津,开解教导,给小女孩的未来境遇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个人生导师的人选无疑首选新娘的母亲。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然而,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民众普遍讲究嫁出去的女儿宛如泼出去的水,不仅新娘不得轻易返回娘家,否则便有被夫家休弃之嫌,容易落人口实,遭受舆论暴力攻击。

不像开明和谐的现代社会小夫妻双方父母都可以自由去看望自己的儿女,古代娘家母亲更是没有轻易登亲家门的道理。

在古代,嫁作人妇的女性地位上也不似现在的已婚自由身,而是一旦出嫁便相当于斩断与娘家的关系,像件物品般被充入夫家,从此生是夫家人,死亦是夫家鬼,实在可悲。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所以新婚妇女就要趁着出嫁后不久首次返回娘家探亲,在车马很慢交通不便的年代,远嫁的姑娘可能一生只能探这一回亲便再也无法得见亲人面了,这便逐渐形成了汉族传统的回门婚俗,也有的地方称这种行为归宁或省亲。

因为中华民族分布范围较广,正所谓十里不同音,每个地方的回门婚俗的时间期限都有细微的不同;虽然都是初为人妇的女性回娘家探亲,但有的地方规定是婚后三天,也有的地方是婚后第二天,具体根据当地习惯而定。

亲娘膝下,新妇道尽婚姻苦乐

现代社会无论婚前还是婚后,夫妻二人均平等地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下情况却大不相同。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古代社会嫁作人妇的女性要承担上到孝侍公婆、下到相夫教子的重任,在陌生的婆家苦撑三日之后回门到了娘家,在与新婚夫婿一同拜完父母行了礼后,新娘则终于可以卸下强撑的成熟稳重,扑倒在亲娘的膝下道尽婚姻的苦乐。

尤其是婆母是否为难,以及与夫婿是否和谐等,都是新妇对旁人羞于启齿的事情;在性教育为零的古代,身为过来人的母亲则会针对这些问题为年幼的女儿一一解答,尤其是关乎肌肤之亲的男女之事等。

在回门的三天时间内,做女儿的可再在亲生父母身边尽三日的孝,做父母的则还可再享三日女儿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

古代为何婚后三天要回门_有何讲究

等到三天之期一到,新婿则上门来接新妇归家,小年轻马上会有自己的儿女与繁琐的家事,日后娘家这边骨肉至亲再想相见便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古人成亲后,新娘要三天回门,携新婚夫婿以重礼拜见岳父母,除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外,更是新妇将初为人妇羞于启齿的事向娘家倾诉的大好时机。

回门的三天时间里,新娘的母亲则要将自己为人妇多年的血泪经验授于女儿,庇佑她生活幸福美满;相比之下,现代女性自强独立,回门早已不似古代那般悲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