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为什么不喜欢巴黎_为什么逃走
路易十四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犹如康熙大帝之于清朝,但就是这样一位连伏尔泰都倾心不已,被后人誉为“太阳王”的伟大君主,在他的童年时代却有一段朝不保夕的悲惨日子,这段遭遇就像阴霾一般笼罩在路易十四的脑海挥之不去,深深地影响了这位伟大的君主。
一、儿童游戏:投石党运动源起
1643年,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二任国王路易十三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儿寡母的安娜王后与年幼的路易十四。生前毫无权威的路易十三,死前立下的遗嘱也不受人重视,安娜王后渴望成为自己的婆婆玛丽王后那样的摄政王后,因此她通过当时的巴黎高等法院宣判路易十三的遗嘱无效。
为了进一步攫取大权,安娜王后还让自己的情夫,当时的红衣主教马扎然担任法国首相,他俩的关系在当时的法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以至于有传闻说两人早已秘密结婚,就连路易十四都是他们的私生子。但是在权力面前,就算是亲生骨肉,分量也会减轻几分,马扎然进入权力中枢之后,年幼的路易十四就成为了一位“影子”国王。
路易十三留下来的法国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此时的法国对外正处于三十年战争的末期,法国与西班牙之间激战正酣,对内因为长年战争而征收的巨额税款早已让法国民众十分不满,在投石党运动爆发前的20年的时间里,人民起义连绵不绝,犹如野草般扑灭不尽,后世史学家觉得可能再也没有哪个时期像此时一样有这么多的人民起义。接连不断的人民起义正是投石党运动的前奏曲。
马扎然和安娜王后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棘手的局面。战争的漩涡一旦开启,无论是哪方都不能轻易逃脱。为了支撑战争庞大的开销,马扎然和安娜王后继续在国内实行高额征税,甚至开始向包税人预支税款,包税人又对纳税人极尽盘剥,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无异于抱火厝新。
矛盾就在人民的怨声载道中逐渐尖锐起来,就连当时的富有阶级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奶酪不被王室触动。随之而来的财政体系崩溃、失业率剧增、物价飞涨,都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投石党,法文为Fronde,在法文中这个词最开始是指巴黎少年经常玩的一种弹弓,儿童经常拿这个弹弓来捣乱,玩这种弹弓的人就被称为Frondeur,译为捣蛋者或制造麻烦的人。当时的法国王室用这个词来指代这次叛乱,既有谴责这些叛乱者的意思,也暗含轻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场运动根本就是一场儿戏,没有什么可怕的。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起义爆发:投石党运动经过
风起于青萍,祸始于微末。长期战争与高额税款早已让法国民众不堪重负,马扎然及其党羽又横收暴敛,损公肥私,惹得群情激愤。1648年,巴黎高等法院率先采取行动,众多法官在圣路易宫召开会议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规定,减免税赋,裁撤官员,希冀将君主的权力关进牢笼里。
马扎然起初企图运用软硬兼施的方法来拉拢部分法官,在遭到拒绝之后,马扎然决定杀鸡儆猴,派出卫队逮捕三名影响力较大的法院高官。马扎然本想借此手段敲打敲打巴黎高等法院,却没想到弄巧成拙,巴黎民众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被彻底激怒,他们走上街头,设置路障,高呼口号,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
一石激成千层浪,巴黎民众上街游行,攻击当时的掌玺大臣,就算安娜王后在运动爆发之后紧急调来了2000人的军队来镇压民众,但依旧无济于事。民进军退,巴黎高等法院的全体法官在民众的拥护下对马扎然和安娜王后发出了释放人质的最后通牒,整座巴黎已经不再属于王室了!
愤怒的民众随时都有可能冲进宫殿,马扎然和安娜王后在惴惴不安中释放了先前逮捕的三名人质,但暴乱并没有因此停歇下去,在巴黎,王室就犹如一艘孤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1649年伊始,法国人民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天气寒冷而削减半分,安娜王后带着路易十四、首相、众多贵族以及一干随从逃离了巴黎。在逃亡的过程中,王室尊严尽失,所有的宫廷人员不得不躺在麦秆上过夜,王冠上的珠宝玉石也抵押给了高利贷者,尽管这样狼狈,部分王室成员还是在寒冬中缺衣少食,蜷缩在一起瑟瑟发抖。这一段悲惨的经历给路易十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重回巴黎,安娜王后向当时法国的孔代亲王捎去了消息。孔代亲王是一位军事天才,投石党运动爆发之后,他奉命率军重新夺回巴黎这座城市,挽救王室的尊严。孔代亲王一生戎马,重夺巴黎的行动在他看来并不是十分困难。当时的巴黎人民与巴黎高等法院也组织了军队抵抗,但是所谓的军队,其实就是一些市井小人,无赖流氓,他们戴上羽毛饰带出城引战,结果一击即散,以至于孔代亲王都觉得这场战争甚为可笑,他还给这场战争取名为“夜壶战争”。
因为缺乏训练,巴黎民众的军队素质低下,伏尔泰说,“小酒店和其他花天酒地的场所成了举行作战会议的营帐,而作战会议就在玩笑嬉闹声、歌声和下流放荡至于极点的淫乐之中举行”。
伏尔泰指责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人生性轻浮,往往冲动行事,原本一场反对专制君权的起义就这样断送在了玩笑嬉闹之中。孔代亲王很快就平息了起义,将王室迎回了巴黎。
按理说,这场闹剧应该就此落下帷幕。但权力的纷争又让投石党运动死灰复燃,孔代亲王因为率军平息了叛乱,威严陡增而更加嚣张跋扈,甚至侮辱马扎然和安娜王后,同时也引起了众多党派的不满。
在马扎然的策划之下,孔代亲王与其他两位王侯同时遭到了关押。讽刺的是,恰恰是孔代亲王曾经镇压过的投石党运动,此时再度暴乱,要求释放孔代亲王。被卷进权力漩涡中的投石党运动,此时已经失去了原先的色彩,而变得性质不清,它带有反对绝对君主专制的色彩,却又成为贵族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也有历史学家将整场投石党运动分为“高等法院投石党运动”和“贵族投石党运动”。
孔代亲王被释放之后,立即决定动用武力来获取更大的权力,法国因此陷入了内战的泥淖之中。王室宫廷再度被迫流亡他省,直到1652年在动乱平息之前,路易十四才回到巴黎,结束了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三、童年阴影:投石党运动结果
投石党运动原本是一场人民反对绝对君权而爆发的正义起义,但是到了后期,运动处于无组织的盲目状态之下,暴乱的民众似乎处于一种进退失据的境地,内心的矛盾以及天生的浪漫热情,让他们往往冲动行事,最终遭到平定。而到了最后,这场运动已经成为贵族们争权夺利的工具,运动初衷也逐渐磨灭。
后期运动引发的内战导致饥荒与鼠疫爆发,大量人口死亡,给法国经济的发展戴上了一副镣铐。运动原本追求的反对绝对君权却取得了相反的效果,路易十四亲政之后,童年的阴影让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在马扎然死后,路易十四就废除了首相,那句著名的“朕即国家”很好地体现了这种专权意识。
巴黎的表现也让路易十四对这座城市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在巴黎周围的几个宫殿轮番居住,后来干脆长住在巴黎外的凡尔赛宫。而巴黎人民对王室也逐渐失去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