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的成语有多少_起源于河南的成语推荐
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北宋都城基本都在河南,因此历史出来了不少名人,也诞生了很多成语,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诞生在河南的成语。
1、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guo),这个字念guo,知道的人比较少,但虢国羊肉汤很多人都喝过。
假道伐虢还有一个名字叫唇亡齿寒,讲的是当时晋国去打虢国旁边的虞国,但晋国攻打虞国,必须要经过虢国的地盘。于是,晋国就给虢国送了和氏璧以及金钱,虢国就打开了一条通道。晋国顺利地把虞国给灭了,再回来的途中又顺道到虢国给灭了。这就是著名的假道伐虢,也叫唇亡齿寒。
2、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很多人一听,是不是洛阳的纸特别贵?咱们先说来由。
西晋有个文学家叫左思,左思早年生活在山东,在山东写《齐都赋》。后来举家迁都到了洛阳,开始写《三都赋》,修修改改写了好多年,后来一经出版,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文章写得好,很多人都开始抄写他的文章,一时间造成洛阳的纸供不应求,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洛阳纸贵反映的是西晋的文学之风兴盛。
3、掷果盈车
这个成语是中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安有关。
潘安从小非常聪明,才思敏捷,同村的邻居都叫他神童。长大后才华出众,而且长得非常美,一时间风靡全国,在洛阳期间,每次潘安坐马车出去,都有少女给他送花送水果,结果每次潘安出去回来的时候都会拉一车水果,所以有了掷果盈车的成语。
4、紫气东来
这个故事发生河南三门峡,紫气东来讲的老子来到函谷关,倒骑青牛,东方天空冒出紫气,县令尹喜就知道有贵人要到来。后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5、杞人忧天
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的开封,说的杞国有个人,走在路上害怕路塌陷,害怕天掉下来,走到房子旁边害怕房塌了。杞人忧天指的是不必要的担忧。
6、判若鸿沟
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荥阳,说的是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的故事。刘邦和项羽当年就是荥阳的广武山上对峙,以鸿沟为界,也就是楚河汉界的分界线,后来的我们下的象棋中间的楚河汉界也是从此而来。比喻事物的分界线。
7、叶公好龙
这个成语发源于河南平顶山叶县。说的是楚国的一个叶地县令,人们称他为叶公。叶公这个人非常喜欢龙,他家里床、柜子、墙、门前的石柱子等等都刻有龙的图案。平时画画、写字,也都是和龙相关。他还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大龙、二龙、三龙,给女儿取名字叫龙女。
后来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如此好龙,就下凡间去见他。只见屋外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叶公看见外表有一条龙在飞,吓得直哆嗦。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哦,原来他不是真的喜欢龙。
后来用叶公好龙比喻那些口头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
8、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发生在河南南阳,相信大家对这个成语并不陌生,讲述的是刘关张三兄弟为求贤才诸葛亮,多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最终感动了诸葛亮。
后人用三顾茅庐表示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诸葛亮的《出师表》也是在南阳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9、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说的就是北宋词人李清照。李清照在16岁的时候写出了《如梦令》这首诗,这首诗是在开封所写,当时已是北宋末年,李清照在开封总共写了22首诗。
绿肥红瘦,指的暮春时节,也指春残的景象,实际上是反映北宋的衰败。北宋灭亡之后,李清照和老公赵明诚逃到了临安。
10、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的故事发生河南新郑,讲述的是郑国的一个人,想去集市上买一双鞋子,出发之前在家就用尺子把脚的尺码量好,然后带在身上,结果到了集市上之后,找不到尺码在哪,非要凡回家找尺码。
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教条主义,依赖数据的习惯。
11、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河南新乡原阳。当年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团团围住。赵国平原君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了20人,准备去楚国请求楚国救援赵国。20个人中并没有毛遂,当平原君选完人之后,毛遂自荐说自己也要跟着去,平原君来不及多想,就带着毛遂一块去了。
结果毛遂到了之后利用自己的博学多才以及当时形势的利弊,说服了楚国派兵救援赵国。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自己推荐自己。
12、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学过,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商丘。说的就是宋国的一个人死守经验,不懂变通,想要不劳而获的心理。
1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说的是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出行的路,通过子子孙孙的努力,最终把两座大山成功移走。
14、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发生在地是在河南信阳,羊都被偷走了才去补住窟窿,可以防止下个羊被偷走。出了问题要想办法去补救,以免继续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