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你认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_该怎样理解孔融的狂傲

时间:2023-06-17 20:02:3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杨修狂,因为人家世代为官,官N代。那孔融为啥狂傲呢,人家是孔圣人的二十世孙。这可是很能吹牛逼的身份。但是孔融没遗传孔圣人的谦逊,也就是儒家没学透。 十岁就开始狂傲 孔

你认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_该怎样理解孔融的狂傲

杨修狂,因为人家世代为官,官N代。那孔融为啥狂傲呢,人家是孔圣人的二十世孙。这可是很能吹牛逼的身份。但是孔融没遗传孔圣人的谦逊,也就是儒家没学透。

十岁就开始狂傲

孔融十岁,跟着他老爹孔宙(太山都尉)到京城,要去拜见当时的大名士李膺。这位大名士也很高傲,读书人吗,都有点傲气。不轻易接待俗人。孔融刚开始也吃了闭门羹,但是孔融聪明啊,直接说:我与李大名士是世代交好,是世家子弟。再怎么牛逼,这种祖宗传下来的关系,还是的见见的,见面之后,李膺发现不认识这个小屁孩啊,但是还是用了一句文绉绉,很谦虚的话:高明(对人的尊称)祖父尝与仆(自谦的称呼)有恩旧乎?孔融回答道:我的先人孔子与您的先人老子(姓李)就是师友,那我与您就是累世通家。小小年纪如此聪明,也如此狂傲,虽然有人对孔融这种小聪明不屑一顾,但是李膺觉得挺好。

你认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_该怎样理解孔融的狂傲

孔融让梨

读到这里,四岁就让梨的孔融形象,让我心中充满了满满的心机的感觉。孔融让梨这事情正史无记载,出自孔融家传。看来这事情也未必是多么的真。

当个小官也狂傲

孔融十三岁丧父,父亲死的时候,哭的都站不起来了。是一个孝子,好学,博览群书。这几条就是在推举制选拔人才的时候的关键点。可是初期的孔融就是不出仕。

后来到了司徒杨赐的府上(这位杨赐就是杨修的爷爷,孔文举跟杨德祖从小就认识啊),看来孔融之前不出来做官,可能是嫌起点太低,官太小了。当时何进升为大将军(这可是实权人物),杨赐让孔融去拉拉关系,拜见一下。孔融才看不上这种差事,没去拜见。何进觉得这事情太丢份了,表示要办了孔融。估计这时候的孔融,老天还是眷顾的,有人给何进上了一条建议:孔融是名士,不能随便给办了,人言可畏啊。何进耐着性子表示忍了。这时候的名士还真是受宠爱。

孔融名士的身份,还救了一次命。董卓专权的时候,这位孔先生都是匡正忤逆的言论。这位董卓也压下了火气,自己没动手,把孔融派到了抗击黄巾军的最前沿,当了个北海相。想借黄巾军的刀杀了孔融。

屡战屡败,多亏刘备救命

到了北海,就得跟黄巾军干。第一仗败了,还剩下一个县。偏安一隅的孔融,还没忘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个战乱年代没有修城墙,没有造兵器,没有招兵买马,而是建学校,推广儒家。结果黄巾军又来了,孔融当然又败了,败了的孔融,想起了此时还没飞黄腾达的刘备,此时刘备为平原相,向刘备求救,刘备派了三千兵就救了孔融。可以想一下孔融的战斗力了。

吃了败仗的孔融,没地方去了。想找个人依附,发现周边能依附的人就袁绍和曹操。但是孔融这两家都看不上。这两家都是汉贼,我孔融要匡扶汉室。心还是很大的。

刘备再次出手,又救了孔融一次,推荐孔融做了青州刺史。此时虽然没有黄巾军,但是袁绍的儿子袁谭来了,孔融又败了,这次败的更惨,妻子儿女都被俘虏了。

汉献帝到了许昌,孔融终于不用再在地方为官干正事了,到了朝中做官。在朝中的孔融也不老实。

孔融反对一切朝廷决议

你认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_该怎样理解孔融的狂傲

像极了心中的孔融

作为一个想救汉室于危亡的忠臣,应该跟朝廷同心协力,做一番事业。但是孔融不是,孔融反对一切决议,不管什么决议。

1、马日(mi)磾(di)出使,受辱与袁术,马日(mi)磾(di)本来就懊恼悔恨,自己呕血而死。朝廷决定厚葬嘉奖,因为汉家的天下已经如此了,有这么个忠心耿耿的大臣实在不容易,但是孔融反对,认为马日磾与贼人周旋,没有当时就死,这是犯罪。哎!孔融不识时务。

2、当时朝廷议论要恢复肉刑(就是砍脚,割鼻子之类的),孔融觉得太残忍不合适。这点反对的倒是有点理由,但是乱世当用重刑。如果说这次孔融反对还站得住脚,那下一次反对,就不知道孔融的用意了。

3、刘表在荆州郊祭天地,用了皇帝的仪仗。当时朝廷决定要教导一下刘表。结果孔融要反对,孔融的理由是,乱世不能杀了国防大臣,要隐忍。哎!什么都是孔融的理由啊,不知道有没有想起他是怎么对待马日磾的,那时候咋就不想想厚待忠臣。而且这种严重违背儒家的行为,孔融咋就说的这么轻松呢?

4、汉献帝死了两个儿子,悲伤的汉献帝,决定要祭祀这俩早死的儿子,问孔融的意见。孔融反对,理由是之前没这种先例。其实汉献帝应该明白,问孔融的结果就是反对,没必要问的。

在汉献帝手下一直提反对意见,而且都是些毫无建设性的意见。在曹操手下照样一直体反对意见,汉献帝能忍,曹操就不能忍了。

孔融反对一切曹操的决议

1、曹丕私自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给曹操写了封信,表示:这是武王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假设,妲己是被武王杀了)

2、曹操出征乌桓。孔融讽刺到:看来曹操是要去报丁零偷了苏武牛羊的仇。

3、闹饥荒了,曹操出台禁酒令。孔融反对。这个我也不知道孔融为啥要反对,难道是孔融习惯了反对?还是孔融太爱喝酒,表示不能接受?

当时曹操窃取汉朝的行为已经很明显了,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孔融越来越反感,越来越轻慢曹操。将曹操窃取汉家的想法,用他的文笔传遍天下,看来孔融是找死了,而且是非死不可了。

孔融的结局

碍于孔融是名士,曹操还是隐忍,只是罢免了孔融的官。还写信规劝孔融,希望孔融能跟自己一伙。孔融的回信大家可以想象了。当然是反对。曹操还不错,一年后让孔融当了个闲职--太中大夫(主要管议论),这种官职倒也符合孔融的性格。只是孔融管不住这张嘴,一直高朋满座,将曹操的行为散播天下。曹操不能忍了。

捏造了孔融在北海犯上作乱的言论:“我大圣(孔子)之后,而见灭于宋(孔子祖上是宋国人),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繁体的刘,指汉朝)”。这条恐怕是纯属捏造。因为孔融是忠于汉朝的。但是和祢衡的互吹应该是真的。两个狂人在一起是能干的出来的。祢衡称呼孔融为:“仲尼不死。”孔融答曰:“颜回复生。”孔融确实狂,狂的没边了。

孔融被曹操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老婆孩子也一起被杀了。哎!结局很惨啊。

后来的曹丕还是很欣赏孔融的,认为孔融的文章和杨雄,班固一个档次,让天下收罗进献孔融的文章。这也算是对孔融的一种安慰吧

祢衡、孔融、杨修这些人物虽然结局不大好,这三位无意之中引领了魏晋读书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