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曹操什么时候变坏的_曹操真的被被黑化了吗

时间:2023-06-20 10:07:1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历史是个万花筒,每个后人都能在其中看到不一样的景观。就以曹操为例,在一些人的眼中,他是神文圣武的先驱者;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又成了图谋篡位的奸佞。

曹操什么时候变坏的_曹操真的被被黑化了吗

那么,曹操究竟是那个站在沧海之滨高呼“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伟人,还是杀人之后感慨“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的小人呢?

与其总结其生平功过进行盖棺论定,倒不如去研究一下曹操在后世人眼中的形象变化。曹操之所以被许多人奉为奸雄,大抵要“归功”于罗贯中先生的那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本书的基调非常明显,就是“拥刘反曹”。

整本书里,都将曹操塑造成了不义的大反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佞,其中更使用了许多夸张的曲笔。在后来的几百年里,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诞生的诸多文艺作品,也都沿用了这一基调。但是,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曹操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曹操什么时候变坏的_曹操真的被被黑化了吗

陈寿的《三国志》,是以魏国作为正统的。站在曹老板的“第一视角”上,我们即可领略到曹魏之魅力。在这部史料中,《魏书》的篇幅最多,总共有三十卷;《吴书》少有辞职,有二十卷;《蜀书》的篇幅最短,仅有《魏书》的一半。

文献作者陈寿给予曹操极高的评价,将其尊为“太祖武皇帝”,而只是称刘备孙权为“先主”。“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份评价,是陈寿对曹操生平的总结。至于这一总结是否中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做考量。

继《三国志》之后,又有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期间写的一篇《祭魏太祖文》,这篇文章充分肯定了曹操生平的功绩和能力:“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在“千古一帝”李世民眼中,曹操是个治世之栋梁,不愧为一代雄主。

曹操什么时候变坏的_曹操真的被被黑化了吗

既然,陈寿与李世民都给了曹操极高的评价,为什么后世曹操的形象会急转直下呢?

其实,后世对曹操评价的转差,是与时势有着直接关系的。一般来说,国家越兴旺,局势越稳定,统治者个人能力越强,曹操的评价便越高。一旦国家面临危机,甚至重现汉末的分裂之时,曹操奸雄的一面就会被无限放大。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的过程中,在释义里加入了许多个人理解,着重去刻画曹操黑暗的一面。不过,此前陈寿与唐太宗给出的高度评价先入为主,所以一时间裴松之的观点无法影响到时人,对曹操的形象亦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王朝正值蓬勃发展的兴盛期。按照前文中给出的定律来看,果然这一时期的尊曹之意占据主导。在三国争霸的历史背景下,《资治通鉴》所采用的纪年为曹魏纪年。然而,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时人对曹老板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曹操什么时候变坏的_曹操真的被被黑化了吗

或许是因为偏安南方的南宋政权对蜀汉的际遇感同身受,二者跨越时空达成了某种契合,所以“尊刘抑曹”的风尚扶摇直上。《资治通鉴纲目》诞生后,曹魏纪年便被史官抛弃,改用蜀汉纪年。《资治通鉴纲目》的作者是谁?便是大名鼎鼎的朱熹。这位程朱理学的开创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他的著述影响了相当多一部分文人,也改变了舆论导向。

南宋之后,便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朝。汉人受到蒙古人的奴役,沦为“下等国民”,汉族的老百姓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只能被称作“朱初一”、“朱十五”、“朱八八”,所以民间的“反曹”情绪空前高涨。这种传统被明朝继承下来,“拥刘反曹”便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随着《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本小说普及全国,曹操便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奸邪之徒。

与曹操有关的小说情节,有相当多一部分是经过罗贯中先生丑化的。民间艺人在以评书、戏曲等形式对《三国演义》进行演绎时,往往会在小说的情节上平添许多夸张的表演成分,徒增曹操的丑恶。在接触到历史学以前,很多朋友都被局限在“白脸曹操”的思维中。对曹操感兴趣的朋友,大可以《易中天品三国》作为启蒙,重新审视这位曹魏雄主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