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没出现外戚干政_原来是这样
外戚,是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按理说,但凡女权者当政,封建王朝总会出现外戚之患。有吕雉、王皇后、武则天的例子在先,令人不得不相信外戚崛起与女权上位息息相关。《汉书·外戚传赞》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深思:
“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其余大者夷灭,小者放流,乌噱!鉴兹行事,亦已备矣。”
不过,在慈禧当政时期,满清王朝并未出现外戚之患。
慈禧虽然成为满清首屈一指的人物,但她却并未大量提拔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唯一一位官居一品的叶赫那拉氏高官,仅有瑞麟一人。瑞麟宅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民国初年为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所有。现存花园有古建筑和假山数处,墙外有“黎大德堂界址”刻石,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占用。
据记载,瑞麟曾担任过军机大臣,还被调度到地方担任过直隶总督。只不过,在当时瑞麟的风评却有些奇怪,京城的老百姓都喜欢在背地里称其为“挑帘子军机”、“聋耳朵总督”。”瑞麟出身满洲正蓝旗,按照辈分来说,他是慈禧的叔父。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慈禧明明是镶黄旗,为什么她的叔父却是正蓝旗呢?
实际上,八旗的旗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不可变动的,所谓“八旗”不过是八个战斗集团罢了,本质上来说,并无高下之分。旗属的调度,全凭皇帝的一念之间。
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溥任是正经八百的嫡皇子,但他却属于镶白旗,而不是外人想象的正黄旗。因此,慈禧的叔父是正蓝旗这件事,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毕竟,慈禧镶黄旗的身份,也是经历了变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旗籍,不过是专属于满清内部人士的履历罢了,与其地位尊卑并无关系。
瑞麟虽然出身叶赫那拉氏,但他的发迹却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得来的,与慈禧之间的关系不大。
早在道光年间,瑞麟已官拜太常寺礼赞郎,就是皇帝祭祀太庙时负责宣读祝词的官员。瑞麟有一副好嗓门,所以这项工作相当适合他。道光二十七年太庙大祭时,瑞麟的一番铿锵有力的祝词赢得了满堂彩,连道光皇帝都不由得夸赞道:“中听,中听!”得到了道光帝垂青的瑞麟,就这样得到了五品顶戴。
在封建王朝中,得到皇帝的赏识,是仕途顺利的最佳保障。有了道光帝作为靠山,瑞麟的官运愈发亨通,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瑞麟便成为太常寺少卿,没过多久,又升迁为礼部侍郎。仅两三年的时间,瑞麟就从一个九品芝麻官,荣升为朝中独当一面的要员。因瑞麟的攀升,靠的是他响亮的大嗓门,所以当时官场的同僚还打趣道:“十年寒窗苦,不及一声号。”
之所以瑞麟的际遇让人眼红,还是因为他的官运来得太轻松了。他既没有靠着关系走后门,也绕过了送礼钻营的潜规则,他的际遇更像是天上掉下馅饼一样。到了咸丰年间,慈禧还没来到皇宫,瑞麟就已经成为“军机大臣上行走”了,虽然,不是什么正牌军机大臣,但所享受的待遇已经和军机大臣别无二致了。
按照皇宫的制度,军机大臣面圣时需要按照顺序鱼贯进入,并由官职最低的军机大臣挑门帘。瑞麟平日里待人亲和,没有什么架子,再加上,他上任军机大臣的时间不长,资历尚浅,所以每次他都会主动承担起挑帘子的任务,于是,便得到了“挑帘子军机”的外号。
别看瑞麟是个老好人,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太平天国之乱中,瑞麟部屡立奇功,太平军最难缠的林凤祥部,就是瑞麟击败的。因为这份功劳,瑞麟也被封为西安将军,官居一品。
同治年间,瑞麟被外放担任两广总督。他刚刚走马上任,就赶上当地米价飙升民心躁动。他询问属下米价飞涨的原因,属下答曰“市侩居奇”。瑞麟听完之后愣住了,紧接着便问属下何为“四怪”。属下哑然失笑,立即回复到:我们说的是“市侩”而不是“四怪”。
这件事过后,当地官僚都传说这位封疆大吏的耳朵不灵光,眼界也比较短浅。不过,瑞麟却并不是庸官,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他并无过错,还有颇多建树。在官场上,瑞麟的风评不错,极好相处,是个典型的老好人。
在慈禧秉政之后,叶赫那拉氏中唯有瑞麟一人官居一品。瑞麟虽是唯一一位慈禧当政时期的叶赫那拉高官,但他的发迹却与慈禧并无关系,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从这里,足见慈禧虽不受后世史家待见,但她在位外戚问题方面还是颇有见识的。
或许,是慈禧从武则天、吕雉等“前辈”的身上看到了外戚的危险性,所以,才没有重用外戚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