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宋挥玉斧是真的吗_宋挥玉斧历史典故

时间:2023-06-22 08:36:1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云南是中国版图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宜人的美地。 秦朝的时候,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对云南地区进行统治,秦代就修了五尺道,并在云南派官置吏,但

云南是中国版图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宜人的美地。

秦朝的时候,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对云南地区进行统治,秦代就修了“五尺道”,并在云南派官“置吏”,但这种羁縻形式的统治十分松散,朝廷的政令基本传不到这里,政权完全由土著人掌控。西汉时期开西南夷,并设立了益州郡,大为加强了对云南地区的统治。然而到了三国时期,中原军阀割据,诸葛亮以扭转乾坤之力,也只是实现了以夷制夷。

宋挥玉斧是真的吗_宋挥玉斧历史典故

到了宋朝以后,中原王朝更是直接丧失了对云南地区的统治,大理国和宋朝的关系成为藩属国。毫无疑问,从秦代的羁縻统治,到汉代的设郡,中原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是一步步深入的,而宋代与大理国建立藩属关系,直接让云南自立门户,让前人的努力付之东流。“宋挥玉斧”的典故,则让宋代和宋太祖赵匡胤都背负了骂名,成为放弃云南的罪人。

所谓“宋挥玉斧”,还要从赵匡胤陈桥兵变说起。公元960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在陈桥发动了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之后赵匡胤延续周世宗柴荣的步伐,继续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朝出兵入川,灭掉了后蜀政权,统一了四川全境。这个时候,宋朝和位于云南的大理国接壤,双方只以大渡河相隔。

宋挥玉斧是真的吗_宋挥玉斧历史典故

然而宋朝却对云南地区表现的十分淡漠,既没有出兵攻占大理,也没有立即同意与大理建立藩属关系,只是允许大理入朝上贡。还是大理不满足于边境贸易,屡次向宋朝请求对其进行加封,一直过了几十年,双方这才正式建立藩属关系。

在此以后,宋朝很少干涉大理的内政,直到金国不断南下入侵,宋朝才有官员建议在大渡河以外设立城池,方面和大理开展互市。这个建议最终也没有被朝廷采纳,理由是当年双方约定边境时,太祖赵匡胤曾以玉斧指着地图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

正是这句话,奠定了宋朝百年来对大理的外交基调,也让云南距离中原王朝渐行渐远,若不元朝和明朝出兵云南,将其纳入版图,中国很有可能失去这样一块宝地。

宋挥玉斧是真的吗_宋挥玉斧历史典故

所以,赵匡胤背负上了“短视”和“弃地”的骂名,再加上宋朝面对北方游牧政权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形象,此举就招致了更多的批评。

不过,“宋挥玉斧”真的确有其事吗?其实不见得,这个说法在北宋时从未出现过,《宋史》中也没有相关记载。以大渡河为中原王朝和云南边界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大理国……艺祖皇帝鉴于唐之祸。乃弃越巂诸郡。以大渡河为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为御戒上策。”不过里面仍没有宋挥玉斧的记载。

直到后来的《南诏野史》等书才首次提出“宋挥玉斧”,但它们并非官方正史,其中记载的真实性是令人存疑的。

赵匡胤“宋挥玉斧”的说法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其缘由是宋代对于大理的政策。不过,宋代“弃地”倒是确有其事,朝廷将大理视为“国外”,也非虚假,从这一点上似乎也可归罪于赵匡胤的开国之策。

然而,赵匡胤没有出兵大理,将云南纳入版图,其实也有他的苦衷。早在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政权南诏就与中央王朝战争不断。南诏是一个小国,处于吐蕃和唐朝两个强国的中间,但它左右逢源,不断发展壮大,竟有了甲兵数十万的军力。唐朝曾数次对南诏出兵,但接连失败,损失十余万精锐士卒,不仅没能将灭了南诏,反而还加速了唐朝自身的灭亡。

宋挥玉斧是真的吗_宋挥玉斧历史典故

以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国力,尚且不能灭亡南诏,收复云南,更何况是刚建立不久的宋朝?当时的宋朝强敌环伺,北有北汉和契丹联合,南有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的威胁。赵匡胤奉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步伐,实际上是“重北轻南”,他将北汉还有契丹视为强敌,想要灭亡南唐等政权以后,立即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应付契丹尚且棘手,再让宋朝分出兵力对抗不算很弱的大理,实在勉强。更重要的是,南唐、吴越等地容易攻占,利用价值又大,而当时的云南位于西南边陲,瘴气丛生,是中原人的禁忌之地,即便攻打下来,也很难维持长期的统治。所以,在宋朝立国初期,让其出兵大理,缺乏成功的可能性和动力。

从宋朝的立场来看,保持和大理良好的外交关系,稳定西南地区的局势,将有限的兵力用以防范北方的强敌才是明智之举。等到宋朝将来收复北方燕云,统一全国以后,再出兵大理也不迟。所以,宋代朝廷才会以大渡河为界,放弃云南地区。

然而宋朝最终没能等到收复云南的机会,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先后被辽国、金国、蒙古国攻打,再无余力顾及西南的云南地区。而赵匡胤也因为“宋挥玉斧”的典故,成了弃地的短视君王,背负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