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墓贼到底是如何盗墓的_古代盗墓贼不怕死尸吗
盗墓这个职业由来已久,古代的盗墓贼一直就是封建王朝权贵之人墓的克星,几千年的进步和发展也让盗墓贼越来越来越猖狂,偷盗的本领也越来越精准。
古代的盗墓贼主要分四种:
第一种是枭雄盗墓。
几千年来最出名也是最猖獗的专业盗墓贼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他为了招兵买马,增加军费,别出心裁地组建了一支盗墓部队,还给这支部队安排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位带头大哥。
之后,曹操堂而皇之地盗挖过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墓。清朝学者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意思就是说,曹操带着盗墓部队入芒砀山,发掘梁孝王的墓,收到珠宝金玉数万斤。曹操凭这一次盗墓,就养活了手下将士三余年。
因此,可以说曹操被称之为盗墓祖师爷。
第一种是军阀盗墓。军阀拥有各自的势力,可以说他们是靠实力去盗墓,而他们的胃口也很大,主要盗皇家的墓葬,比如孙殿武盗墓慈禧太后墓就是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军阀盗墓。军阀拥有各自的势力,可以说他们是靠实力去盗墓,而他们的胃口也很大,主要盗皇家的墓葬,比如孙殿武盗墓慈禧太后墓就是这种类型。
第三种是专业盗墓。这种盗墓者有严格的行业规定和专业知识,那些能盗那些不能,都有分寸。
清末,广州有个盗墓巨贼“焦四”,大名鼎鼎,只要出手,“百不一失”。据说,焦四盗墓有“三听一看”的绝活,就是“观风”“望气”“听声”“看土”,经验非常丰富。
如果观察到附近地表的植被生长得不好,地下就可能会有古墓,特别是秦汉的大墓,古人入葬时,并不是用普通的土,而是使用干燥的木炭、黏稠的白膏泥和石灰结合的三合土,这样的土是人工合成的,根本就没有肥度,也不含什么水分,所以地表植物很难在上面生长。
比如位于山西宝鸡市凤翔县城南的著名的秦公一号大墓就是这样,这座古墓周围,不管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种什么庄稼都没有什么收获。
焦四这样的盗墓组织存在于民间,属于技术流。
而近代被抓获的盗墓祖师姚忠玉,他也类似于焦四,主要负责确定古墓的位置,白天独自踩点,晚上带领团伙挖掘,不挖出东西誓不罢休,对自己寻墓功夫的很自信。
第四种是拾荒盗墓,大概学了点皮毛,拿把洛阳铲到处碰运气,只要是墓里有东西,基本都是三光政策,却也有贪财而送命的很多。
洛阳铲”的发明者是洛阳当地一些人。洛阳铲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是盗墓者常备利器。
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神奇的“洛阳铲”,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由此恶名远播。如今“洛阳铲”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洛阳铲”已被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当然,盗墓者需义气,盗亦有道,盗墓往往是协同作战之活,是需要很好合作精神的,否则死亡的危协随时存在。盗墓者也不是见墓就盗,亦遵守一定规则的,贫墓不盗(没油水),义墓不盗(如岳飞之墓,千年以来从未被盗),近墓不盗(时间短)。
盗墓需有几不动,石兽,魂瓶,棺钉,死者身体,血沁之玉等,这些都是不吉利之物。
当然,盗墓可是违法行为,切不可用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