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时间:2023-06-28 15:40:4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藏族作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一直与中原关系密切。唐宋时期的吐蕃,元明时期的乌斯藏,清代的唐古特图伯特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藏。从清代康熙皇帝开始,西藏的称谓沿用至

藏族作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一直与中原关系密切。唐宋时期的“吐蕃”,元明时期的“乌斯藏”,清代的“唐古特”“图伯特”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藏。从清代康熙皇帝开始,“西藏”的称谓沿用至今。

事实上,元代以来,中央政权一直行使对西藏的管辖。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一、 西藏的归顺与清廷的中立

早在元明时期 ,西藏就与中央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在清军入关初期,朝廷需将大部分兵力用于消灭明朝残余力量和农民起义,没有过多精力顾及西藏。

蒙古卫拉特部落的野心迅速疯长,他们伺机而动,侵占西藏。清崇德七年(1642),卫拉特部的首领固始汗攻占西藏的大片土地,建立和硕特汗国。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固始汗深感宗教对于这片土地的影响,但苦于自己对当地宗教并不了解,他急于寻找一个当地的代言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加措被指定为汗国的宗教首领。二人共治,形成了所谓的“甘丹颇章政权”。

但是,在这片土地上还存在诸如第十世噶玛巴喇嘛领导的其他政权。他们同和硕特汗国相抗争,但各种力量都难以和逐渐统一其他地区的清廷抗衡。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为了想办法求得清廷的支持,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清廷进贡。而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派系斗争保持中立,直维到顺治中后期。

顺治中后期至康熙时代,外来的蒙古人与藏民冲突四起,争斗不断,地方统治者走马灯一样更迭。“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就出现在这个特殊阶段。

老百姓渴望结束长久的混乱,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藏民的恳切请求下,清廷终于派兵前往西藏。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朝廷第一次出兵并不顺利,康熙皇帝并没有善罢甘休。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廷又一次出兵西藏,军事上统一西藏。此后,康熙正式册封了塔尔寺的噶桑嘉措为新任达赖喇嘛,在宗教方面实现了对西藏的统一。

二、 康熙时代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史学界普遍认可的西藏纳入清廷统治体系的开局之年。此后多年,清廷相继在西藏采取了多项政治、军事和宗教上的措施,对西藏实现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治理。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雍正五年(1727),清廷第一次向西藏派驻两位驻藏大臣,即内阁大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此后,清廷一直确保驻藏大臣府衙有两名驻藏大臣,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驻藏行政机构。至十八世纪中叶,驻藏大臣正式成为清廷法定的治藏制度,并逐渐形成了《藏内善后章程》等律法。

同时,为确保驻藏大臣的治理效力,维护西藏的和平安全,清政府多次向西藏派驻军队。当时受命的西藏境内的军事力量有三支:朝廷派驻的八旗军队、绿营军队和地方藏兵。与西藏毗邻、军事地位优越的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军队也肩负着护卫西藏的职责。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为了让西藏宗教力量发挥应有作用,清政府做了大量实践。“金瓶挚签”制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庆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六世班禅不远千里亲自赴京庆贺。当六世班禅在京染病去世时,乾隆悲痛万分,向班禅的兄弟姊妹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这也印证了清廷与西藏宗教领袖相处融洽。

可以说,直到十九世纪初期 ,西藏在清廷的统治下都保持着和平稳定,藏族百姓的生活平静幸福。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三、 清廷后期对西藏的统治有心无力

然而,到了清代末期,朝廷对西藏的统治基本上是有心无力。

道光二十六年(1846),驻藏大臣琦善上书拟订的《裁禁商上积弊章程》,得到了道光帝的支持。这份奏折表面上看是为了西藏好,实际上大大削弱了驻藏大臣对于西藏的治理权,甚至让清廷逐渐失去了对西藏的财权和兵权。

康熙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光绪年间,侵占了南亚次大陆大片土地的英国将魔爪伸向西藏,挑起“土鼠年战争”和“木龙年战争”等,与清廷签订《中英藏印条约》。这些战争严重损害了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的权益,更将西藏拖入失控的泥沼。

直到清廷覆灭,新中国统一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才重归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