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说起一代兵仙韩信,他最终被诱杀长乐宫的结局总是令人不胜唏嘘。作为西汉帝国的最强将军,即便强如樊哙,见到他,也要口称大王,行跪拜大礼。
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其实是有的,而且至少有三次。
一、斩杀龙且后的制衡天下
公元前203年,不顾郦食其的死活,韩信突袭拿下了齐国,导致齐王田广仓皇出逃,然后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出龙且救援,结果龙且也被韩信打败并击杀。
龙且之死让项羽有点慌神,毕竟龙且是项羽属下最得力的干将。即便项羽心比天高、不可一世,此时也开始放低姿态,向韩信伸出了橄榄枝,他派武涉去规劝韩信:“汉王多次落在项王手上,项王仁慈没有赶尽杀绝,可他一脱身,就立刻翻脸背盟。你想想这种人可信吗?现在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你。你不如反汉与楚联和,自立为王。”
韩信却说:“项羽也不是什么好鸟,我跟着他那么多年,却根本不重用我。你看看人家汉王,封我为上将军,对我言听计从。我决不会背叛汉王。”
韩信劝退武涉之后,大忽悠蒯通也跑了过来劝说:“如今这个天下局势,楚、汉相持不下,谁也吃不下谁。这个时候,你就是改变天下局势的关键。况且,以你现在的功劳,虏魏王,破赵国,降燕国,下齐国,杀龙且,说句实在的,你已经功盖天下、功高震主了。你说说,就你的功劳,汉王将来怎么封赏你,你才能满意,他才能放心呢?你啊,不如听从武涉的建议,和楚、汉三分天下,自立为王。”
对于蒯通的建议,韩信想了好几天,可他最后是这么回答的:我这人,出身卑微,一直以来,也就汉王刘邦对我好,我还是不能背叛他!
蒯通一听,头都大了。这就好比斗地主,一个人抓了“双王+四个二”,可就是不叫牌!蒯通急了,为了避祸,也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装疯卖傻跑掉了。
武涉和蒯通的建议,其实是韩信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机遇,如果韩信动了心,他很可能成为韩信的大帝,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这是韩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机会。
二、在楚地裂土独立
公元前202年,经过垓下决战,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第一功臣韩信得到的却是更改封地:从齐王变成了楚王。这表面的理由很简单,一来楚国封地更加广阔,二来也只有韩信这样的能人才能镇得住楚国。
但这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不深,就是不想让你韩信在齐国待太久了,变成真正独立的齐王!可问题是,韩信到了楚国,就不会变成独立的楚王吗?作为老板和员工,刘邦和韩信之间其实根本就难以取得互信。
果不其然,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楚王韩信自然也听说了这个小道消息,又听说刘老板要召见自己同游云梦泽,他当然明白这就是一出另类“鸿门宴”。
在这时刻,韩信不是没想过造反自立,可问题是,他过不了自己的心理门槛:凭啥啊?我又没做亏心事,对不对?
韩信不但没有自立门户,反而逼死了走投无路的钟离眛,韩信想着我这总算是自证清白了吧!可惜,窝藏钟离眛,反而成了韩信的“罪证”。
怎么说呢?在生死抉择面前,韩信又一次选择了自己的感情,自证清白的同时,也在汉王示弱:我就是你听话的小弟。
如果韩信这一次和钟离眛联手搞独立,虽然不一定真能改变自己最后的命运,但他最后的下场却一定不是后来的窝囊而死。这是韩信错失的第二个自救机遇,从此,他也彻底失去了自己对命运的掌控!
三、贬谪之后的选择
云梦泽之会之后,韩信虽被赦免,却也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韩信应该明白,这是来自老板对他的终极警告。因为他是韩信,即便已经失去了掌控命运的机会,但他却仍然拥有改变天下的能力。这一点,是刘老板始终放心不下的。
可偏偏,直到此时,韩信仍然是个被情绪支配的冲动者。对于自己被贬的经历,他更多的感觉是不满。尤其在看到昔日的部下周勃、灌婴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这心理就更不平衡了!
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人同列!”
凭什么啊?我韩信又没做错什么?这是韩信憋屈的内心独白。一个人憋屈久了,他的情绪必然要宣泄出来。
公元前201年,韩信情绪宣泄的机会来了:老部下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来向他辞行。看着老部下即将远行,继续建功立业,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韩信内心一阵翻腾,他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扬天叹息:老陈啊,咱们说说心里话吧。你这一出去,没准就会有人说你反叛。偶尔一两次可能刘老板也不会认真,可如果说的多了,你可就麻烦了!不过,你放心,如果你真的造反了,我就在京城里起兵响应你。陈豨一听,深信不疑,说:“得嘞,大哥的话,我听!”
(注意,当时的环境是左右无人,所以这一段对话其实是司马迁自己合理联想出来的)
后来,陈豨果然反叛,韩信也因此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一代兵仙,憋屈而死!
从楚王变成淮阴侯,韩信的命运或许已经不可更改。但如果韩信足够聪明,他还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要么韬光养晦、不问世事,从此颐养天年,虽然这么活得有点憋屈,但起码可以保全性命,寿终正寝;要么学萧何自黑,给自己炒作点作风问题、生活问题,这也可以让老板放下戒心。
结语
纵观韩信的三段人生,他其实每一段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最终结局,可韩信却一再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无论感恩,还是心理失衡,韩信始终没有成长为自己情绪的支配者。反观刘邦,无论面临怎样的处境,都能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理性选择。
或许,这便是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