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为什么打不过蒙古人
战争的胜败、政权的兴亡跟兵法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决定其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国家综合实力,比如军兵的战斗力,比如国家核心层政策等等。
兵法是不是百无一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兵法有很多,比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六韬》等等。古代名将无数,白起、韩信、卫青、李靖等等,无不是战争的行家里手,难道他们都是无师自通吗?抛开天赋不谈,他们总要去学习前代的兵书战策。
可见,兵法并非百无一用,它对战争的作用很大。那么为何南宋亡于蒙元,大明亡于后金,那些深谙兵法的汉人政权,陆续亡于游牧民族?
一、实力的差距
蒙军的战力,在冷兵器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征亚欧,灭金灭夏,南下中原,蒙古铁蹄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罕有败绩,无数土地、人口落入蒙古人的管辖范围。
蒙古帝国取得如此成就的基础,就是其强悍的实力。蒙军采取进攻为主的军事策略,在对外作战中,蒙军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以歼灭敌方抵抗力量为目的,常常是屠城灭族,纵使这个方法极其不人道,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战马是战争的重要物资,而蒙古马不同于中原的战马,蒙古马不算高大,但耐力很强,可以长途跋涉。蒙军一般采取快速机动作战,利用骑兵的快速移动能力,深入敌后,快速攻下其都城等重要城市,并大胆进行迂回包抄。
对敌作战中,蒙军的兵力并不算太多,而他们却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攻灭敌军,其中还能体现出不少汉民族的兵法,比如诱敌深入,比如围点打援,在顶级将领的统领下,蒙古军队如行云流水一般攻城拔寨,将敌军一一碾碎在铁蹄之下。
在蒙军覆灭他国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大量的经验和人才,在对花拉子模玉龙杰赤的战役中,大量使用火攻、水攻、炮攻,还有大量重型攻城器械,一言以蔽之,蒙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不断更新迭代,实力愈发强大。
到了忽必烈统治年间,蒙古人开始大量重用汉人降将,并将火器装备部队。忽必烈崇敬中原的汉文化,他是也汉化程度最高的蒙元统治者,在对付南宋的过程中,忽必烈改变了之前动辄屠城灭族的战术,以相对柔和策略对付南宋。
作为新兴政权,蒙古人士气旺盛、精力充沛、秩序严明,在攻城拔寨的过程中找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反观当时的南宋,和蒙元实力相差甚远。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灭掉金国之后,河南大面积地盘呈真空状态,南宋想趁着蒙古人立足未稳的时候,趁机夺回开封、洛阳等地。
史料记载“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之馈饷,累日不已,至于累月,累月不已,至于累岁,不知累几千金而后可以供其费也。”
此次战事宋朝大致出动六万部队,最后以惨败告终,最让人郁闷的是,这次战役并非由于蒙古人如之何,而是因为宋朝人粮草不济,没有了粮食,怎么可能打得赢?
由此可见,南宋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当时是宋蒙开战前期,蒙古人踌躇满志,而宋朝这边吏治腐败、政治黑暗、剥削苛重,钱粮不济,如此这般,胜负不言而喻。即使南宋这边有再厉害的兵法,但在绝对实力面前,只能败下阵来。
二、盛极而衰,盈满则亏
俗话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个体、组织、乃至集团、政权,都有着生命周期,一种制度同样如此。
赵匡胤开创大宋,为了避免军事割据的发生,大肆制约武将,重用文臣,虽说对国家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大幅度减弱了宋朝的军事实力。
南宋继续沿用了重文轻武的制度,只是在宋高宗时期有所改变,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这些将领权力大增,这是高宗迫不得已而为之,等到局势稍微缓和,宋廷便会再次削弱武将的权力。
从北宋到南宋,国力逐渐式微,随着时间流逝,南宋成了腐败横行、权臣当道的混乱局面,内忧外患之下,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灭亡。有起点就会有终点,即使没有蒙元,南宋的灭亡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无法阻止。
三、用人问题
萨尔浒之战,是大明和后金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双方攻守转换的转折点,1619年的后金,实力并不算强,兵力也很有限,明军出动20万大军,还有多名骁勇善战的大将,结果则是明军惨败,后金军大胜。
明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用人不当。
史料记载“是役也,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镐既奔,挈贵奔趋庆州,惧贼乘袭,尽撤兵还王京,与总督玠诡以捷闻。诸营上军籍,士卒死亡殆二万,镐大怒,屏不奏,止称百余人。”
万历二十六年,在杨镐的指挥下,明军被倭寇大败,杨镐狼狈逃走,明军死亡两万人,而杨镐虚报朝廷,说只死了一百多人。由此我们看出,杨镐的统兵水平很一般。
尽管杨镐曾打过败仗,但在万历四十六年,杨镐还是成了辽东经略,一方面杨镐的确有些政绩,另一方面朝廷真的是无人可用了。
萨尔浒之战就此开始,明军分兵四路,可战事还没打响,明军的进攻路线就被努尔哈赤得知,于是乎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一路一路将明军斩杀殆尽。明军战败后,元气大伤,再也无法组织对后金的大规模进攻。
统帅的人选问题,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如此重要的战役,启用杨镐或许是朝廷不得以而为之,但也正是因为用人不当,造成了惨痛的失败。
换言之,兵法是死的,人是活得,能灵活运用才是王道,结合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能准确判断出击的时机,并随时做出调整,或许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将。
杨镐不是一位合格的统帅,也将最重要的战事搞得一团糟。细节可以决定成败,如果萨尔浒之战明军取胜,或许真的可以为大明续命。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识人辨人,用人不当,也是王朝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