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孝道的原因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书,传说它是孔子的作品,书中讲述了做人的根本,后来这本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行为准则,其中不少内容直到今天仍然被我们遵守信奉。
虽然这部书有人提出质疑并非孔子所作,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伟大,自秦汉以后这部书成为了中国古代儒生必读的经典读物,是历代封建王朝立国的主导思想之一。
这部书就是《孝经》。
儒家经典著作不少,《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早已名闻遐迩,誉满天下。
这部据说是孔子所作的经典著作系统翔实的叙述了“孝道”,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孝顺父母,并且告诉人们什么是孝该怎么尽孝,并且向君主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张。
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很多儒家经典著作都被毁坏了,汉初召集天下人献出先秦经典,如《尚书》《论语》等都是那个时代完成了重新编订。《孝经》据记载是汉初河间人颜芝所藏,由其子颜贞献出,后来又有不少版本出现,但皆与此版本大同小异,最终汇编成今天《孝经》的母本。
我们中国人最讲孝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弃,故此中国古人蓄发留髯,这就是出自《孝经》的内容。曹操“割发代首”就是受到此种思想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见满清入关初期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是多么残酷。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大都以孝治理天下,如汉代君主多以孝为谥号,著名的汉文帝汉武帝其实是汉孝文帝汉孝武帝。
《孝经》在晋朝被尊为无上经典,因为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所以让他们便难以用“忠”字号召臣民,于是便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孝”上,希望用孝来代替忠维持封建秩序。
唐代将《孝经》列为经书之一,唐玄宗亲自为此书注解,虽然唐代父子母子相互残杀的故事却不少,但至少说明唐代统治者对于孝的重视态度。
宋代以后《孝经》地位更高,被拣选为十三经之一,宋元明清皆重视《孝经》的普及推广。
我们应该看到,儒家思想固然有它封建保守的一面,《孝经》也不能免俗,其中的不少内容毕竟是强调等级秩序,尤其重视君王利用父母子女的天然关系转变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提倡的孝道对于重塑“礼崩乐坏”的先秦乱世是有裨益的,孝道对于以血缘为最主要纽带的封建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维稳作用。
而且《孝经》中的一些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借鉴意义,比如它提出孝分为三等,即“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种观念绝非后世儒生提倡的那般愚孝。
中华文明中孝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后世儒释道三家无不把孝奉为基本教义之一。尽管古代就有人怀疑《孝经》并非孔子所作,甚至不是孔子弟子所作,但这却并未影响这部书的传播和认可,这也算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先民对于孝的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