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晚清的赔款都去哪儿了

时间:2023-07-01 11:25:1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晚清的财政压力是空前的。如果说宋朝的岁币只是朝廷收入的九牛一毛,明朝没有岁币没有赔款却财政崩盘导致政治崩盘,那么晚清有巨额的赔款却没能影响财政稳定。曾有人说如果不

晚清的财政压力是空前的。如果说宋朝的“岁币”只是朝廷收入的九牛一毛,明朝没有“岁币”没有“赔款”却财政崩盘导致政治崩盘,那么晚清有巨额的“赔款”却没能影响财政稳定。曾有人说如果不是“皇族内阁”的昏招引起汉族官僚集团的离心,如果不是“官办企业”挤压“商办企业”导致民族资本家的离心,而是继续沿袭慈禧太后的“基本可路线不动摇”,那么晚清中国极可能在欧美日本等国逼迫下,一步步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

晚清的赔款都去哪儿了

宋朝怎么灭亡的?崇文抑武发展到歧视军人,最终导致尚武精神灭失,最终被“军功立国”的辽朝、金朝、元朝摧残乃至摧毁。宋人数百年竟然养文士而不养武士,“平时袖手谈心性”的文人士大夫,只能“临难一死报君王”。此时有没有想过能征惯战的军人,早就被自己压迫过头失去血性?

明朝怎么灭亡的?没有“开源”没有“节流”,只是一味压榨文臣武将一味对农民“薅羊毛”。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孙开出大明王朝最高的俸禄,最劣质的王爷收入也在宰相之上,却对文武百官的薪酬锱铢必较。后来的明朝帝王明知道藩王富甲一方,官员要么海瑞那样清贫要么严嵩那样贪腐,明知道老百姓穷困潦倒,竟然不愿意“开源”即学习宋朝“放开海禁”鼓励商业发展,也不愿意“节流”将“出五服”的王爷都贬为平民收回爵禄,这样的国家焉不知必然会被朱元璋的子孙“吃垮”?

清朝一开始就吸取明朝被“世袭罔替”的王爷“吃垮”的教训,明确只有八个王爷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其他的王爷传到下一代爵位就要降级。皇族出身的刘备为何成了布衣?就是因为汉朝的爵位也是不断“降级”的,这才能把远亲逐步“平民化”。即使到了清朝灭亡,“世袭罔替”的王爷也只有十二个,而朱元璋封的王爷都有二十五个,还都是“世袭罔替”。

清朝中前期虽然出现过乾隆皇帝大量花钱堪比法国“太阳王”,但清朝毕竟家大业大熬了过来。晚清出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内部改革走上了“同光中兴”的自强之路。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在政权上与汉族官僚地主“分享权力”,在经济上与民族资本家“分享利益”,这就使得清朝这艘大船跌跌撞撞继续前行。

马克思曾提出“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是破坏性的,另一方面是建设性的。中国遭受欧美殖民主义侵略的过程,是破坏中国原生文明与传统体制的过程,也是建设近代化文明的过程。要想救亡图存,中国就必须接受西方近代化文明,“师夷长技”获得“自强求富”,这就有了曾国藩、胡林翼开启的洋务运动,当然集大成者则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与刘坤一。

甲午战败看起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准,但何尝不是推动晚清政府意识到仅靠经济改革无法“救亡图存”,要想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政治改革?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没有竭泽而渔,而是放水养鱼,这就是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这就有了晚清十七年民间经济的快速繁荣。

正是依靠不断放宽经济管制不断扩大税源,清政府扛住了财政压力,还在赔款的压力下进行金融改革、货币改革甚至制度改革。晚清政府在庚子之变后不仅需要支付空前的赔款,还需要支持各省编练新军、新修学堂、发展实业,可以说对经济建设的理解,清政府的官僚精英其水平远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之上,跟在宋明官府之上。

慈禧太后最大的错误不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也不是镇压了戊戌变法,更不是头脑发热向十三国宣战,甚至不是她毒害了光绪皇帝,而是她1908年病逝时没有留下一个有改革能力的政治掌舵人。既然摄政王载沣能力太有限,那么就应该在自己有生之年推进政治改革,例如把军机处、内阁并入新成立的责任内阁,明确皇权与政府权力的分工,完成君主立宪制。

慈禧太后不愿意改,继承人又质量太差只知道争权夺利,焉不知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受得了任何折腾?终于武昌城的的一次擦枪走火,葬送了清政府的三百年国运,葬送了中国的和平改革之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晚清的赔款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