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人如何读历史_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时间:2023-07-01 11:32:3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司马光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帝王将相与西方哲人都认为历史是智慧之学,把历史读精为成功学。这几十年我们的历

司马光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帝王将相与西方哲人都认为历史是智慧之学,把历史读精为成功学。这几十年我们的历史教学毫不客气的说是失败的,生生的把精英成功学读成了死记硬背的苦差,也是悲哀。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读历史如何把历史读精为成功学呢?

古人如何读历史_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历史其实就是精英成功学乃至帝王成功学。曹操当年就想放弃被吕布袭扰的残破兖州,想去争夺陶谦的徐州。荀彧就给曹操讲历史,举例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用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成功范例说明根据地的重要性,这些成功的帝王足以说服曹操重视兖州建设,避免沦为“流寇”。后来荀彧劝说曹操奉迎天子,也是拿出晋文公重耳救驾周天子的历史,说明取得政治道义的重要性。

喜欢读历史的帝王则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他基本是个文盲,那就让身边的儒生给他读《汉书》。他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汉高祖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大惊道“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汉高祖时,便说“赖有此耳”。这说明石勒看问题其实水平超过当时的刘邦,他一眼就能看出册封六国的后代为王侯是巨大败笔,而刘邦直到张良劝说才能听明白。这也说明石勒读历史其实就是把自己设身处地看看如果自己在当时会怎么做,古人会怎么做。

古人把历史读精为成功学,其实就是读古人如何成功如何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即使是兵书战略,其实也是战争历史,可以从中找出战争的一般规律。面对军粮不足的强敌,无论是王翦、李左车、周亚夫还是陈宫、郑度司马懿、黄崇都提出坚壁清野,让敌人粮草补给困难必然败走,但李左车、陈宫、郑度、黄崇失败了并不是他们的计策不高明而是“拍板”的赵王歇、吕布、刘璋、诸葛瞻不听,这才失败,这反而说明任何粮草不足的强敌必然利在速战速决。

许多人嘲笑孙权打合肥总是“送人头”,这也说明孙权读书他少,他劝吕蒙读书自己却不懂历史甚至不懂当时的历史。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率领一两万大军进攻守备空虚的合肥,扬州别家蒋济诈称曹操排列四万步骑兵救援合肥。想想曹操在乌巢之战面临袁绍援军都是坚持先攻占乌巢再去迎敌,此时孙权应该下令全军死战攻城,至少也是敌人到了附近在分兵拒敌,哪里会被吓走?即使是张辽两次“斩首行动”合肥扬名立万,如果孙权懂曹操如何擒关羽,也应该兵分三路,一路引诱张辽出城作战,一路拦截张辽回城的后路,主力则交给甘宁强攻兵力空虚的合肥,此时张辽再勇猛比下邳关羽如何?数万大军竟然不知道如何对付七千守军,这说明孙权真不认真读书。

《汉书》曾是“帝王成功学”,不仅石勒喜欢(听)读,朱元璋也喜欢读,就是从刘邦的成功历程中学习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历史著作都藏着古人成功的秘密,这才是读历史的价值之所在。

即使是领袖读历史,也是看找出前人的历史范例。领袖重视根据地建设,反对流寇主义,就是拿历史上刘邦的成功与黄巢的失败为例子。有人说水网地带不方便建设根据地,领袖拿出水泊梁山、洪湖根据地为例,而且我们站在前人经验基础之上当然可以做得更高。

过去二三十年曾国藩传记火爆,其实就是许多人把曾国藩看成“成功学”。曾国藩在四十岁之前真的很不出众,但他抓住了机会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成长为“中兴名臣”之首。曾国藩用兵不如左宗棠,用人不如李鸿章,文章不如张之洞,甚至从来给人感觉都是不聪明。但曾国藩用自己“结硬寨打呆仗”的本办法,最终击败了太平天国,开创了汉家督抚的新时代。太聪明的人不可学,我们能学的恰恰是他人的勤奋。

刘邦为什么册封韩信为王时把彭越、英布都列为王?慈禧太后为什么提拔了曾国藩为总督后陆陆续续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总督?当然是为了制衡,不让一人独大。如果摄政王载沣有慈禧太后的谋略,“北杨三杰”也提拔为总督分别带着一镇北洋军坐镇两广、两江、四川,再提拔张之洞系统的张彪等人为总督,如此一来袁世凯很容易被分解实力,再难作为“带头大哥”。

我读三国,幼年喜欢关羽、张飞这些猛将,后来喜欢荀彧、诸葛亮这些能臣,再后来喜欢曹操、刘备这些主公,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喜欢甘宁这些看清自己的人。袁绍、曹操、孙权有庞大的家族,刘备有帝王后裔的显赫出身,他们都有资源能够自己创业“做老板”,问题是你吕布、马超、甘宁有什么?吕布缺乏世家大族认可的资源,自己创业失败被曹操杀了;马超只是西北豪强地主,比吕布强一点,但比起曹操那是以卵击石,创业失败只好投奔刘备;甘宁很早知道自己不是做老板的材料,于是投奔刘焉投奔刘表最终投奔孙权。如果吕布对董卓忠心耿耿,谁能说不能支持董卓复兴汉朝?如果马超跟着父亲投奔曹操,“五子良将”谁是马超对手?如果甘宁自己继续“拉队伍”,他也只能被剿灭。

读历史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在当时该怎么办,这才能“明智”,而不是知道一些某时某地发生某事的“流水账”。今日中国其实也需要一群熟读历史的专业人士作为政府智囊,有事则需要回答其他国家遇到这种问题是怎么做的,我们能不能借鉴来做,能不能做得更好。

律师分析案例,其实也是读史,他人成功的案例为何成功,就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智慧。丰富多彩的历史,竟然被一些人读的枯燥乏味,这些历史课本的作者他们真的懂历史吗?我的《烟雨三国》之后,《烟雨战国》也该结集出版了吧、

古人如何读历史_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