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移民为什么都喜欢奔着东北去
在清朝时期,向东北迁徙是移民的两大方向之一,大量的清朝人选择了向东北前进。即使有政府的禁令和环境的巨大改变,也要不惜一切地闯入关东。
为什么他们想要向东北移民呢?这是群体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东北自身的地理环境、朝廷政策、移民历史等等都是驱动清朝人大量迁往东北的因素。
清朝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人多地少,“贫者无立锥之地”。但是东北地区是一个例外。由于政府对向东北移民长时间的禁止,虽然仍有部分流民移入,但是东北地区还是呈现出“人少地多”的景象。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他自身的地理优势,具备着较大的吸引力。
东北气温较低,生物腐化慢,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形成具有较高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的黑土壤。
并且东北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生物体内有机质的积累,农作物生产质量高。因此,东北地区的区位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在东北生活的人们的生存压力必然比在其他地区的人较小。
清朝人向东北移民的历史要从明朝末期开始谈起。女真族起初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为三个部落存在。
在万历十一年间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族,将各部落的人口赶往辽东的东北部地区,使辽沈地区形成了一个人口密集区。女真领导者意图引导人口在东北部集中,以增强政权势力与明朝政权对抗,此后还引导了蒙古、朝鲜等不同民族在东北居住。
这一举动大大改变了东北的社会状况,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增长,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布局。这为后来清朝人口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做好了铺垫。
自从清朝统治者在北京建立都城以后,便把原处于沈辽地区的人口赶往北京以稳固政权,于是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便大幅下降,达到了历史人口低峰,呈现出地多人少的现象。为了恢复东北的经济,顺治十年,清政府决定在东北招民开垦,并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
朝廷提出减轻税赋、官员升爵等丰厚的物质条件吸引人口向东北移民,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这个政策的重视,因此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人口移民到东北。
雍正乾隆时期,对东北移民主要实行限制性政策。而这个时期是东北等地的流民大规模流入的时期。由于康熙晚年,东北等地旱灾、水灾频发,瘟疫流行,民众的生活贫困艰苦,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而东北地区离山东胶海地区较近,且地旷人稀,因此吸引了不少流民前往此地。随着民人在东北的增长,旗人与民人产生了矛盾摩擦。
而满族朝廷为维护旗人在东北的利益因此推出了限制移民的政策,但是仍有许多流民不畏禁令闯入关东。由此可见,天灾人祸使流民迁入东北也是清朝人大量移民东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嘉庆道光时期,禁止移民东北的政策逐渐走向松弛。如嘉庆年间,实行了双城堡屯田政策以吸引居住在京城的闲散旗人,并允许旗人携带家属民人前往,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在清末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大大增加,统治者对于移民东北的政策也逐渐开放,走向积极鼓励人口向东北移民。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趁机胁迫清朝廷签订了瑷珲条约,企图侵占中华的土地。
因此清朝积极推动人口迁移到东北地区,以充实边疆,加强防御。同时,人口到东北地区开垦耕种,发展农耕经济,也能够为军队提供粮食和物资。因此,外来因素介入也是推动移民政策走向开放的主要因素。
1904年,东北移民政策被完全放开。七年后,朝廷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至此东北移民开放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各地的人口大量涌入东北。
总结全文,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清朝人大量移民至东北的本质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经济基础上,清朝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伴随而来的是人地不协调的问题,迁入东北的流民增多。此外还有东北自身区位优势、政策的推动与外因介入等等因素,都促使了清朝人口迁入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