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黄巢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广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之后,成天子的黄巢开始过上了花天酒地、奢靡腐化的生活。
因为黄巢的大敛财大屠杀大享乐使得民心丧失,对此,长安城里出现了讥讽诗。而黄巢知道后怒发冲冠,命人严查此事,结果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但黄巢余怒未消,于是他把罪责迁怒到儒生身上,竟然屠杀了长安城中三千多无辜的儒生。
长此一往,长安街道,血流成河。在这次大屠杀中,长安城所有的男人几乎都被屠杀殆尽。
据《新唐书》记载,在这场屠杀的人马超过八万。
就在黄巢屠城时,黄巢命运中的克星也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克用。
李克用和唐朝的关系是若即若离。“招安”后的李克用也开始尽忠,他带领沙陀兵开始与黄巢军作战。天不怕地不怕的黄巢听闻后,胆颤心惊地说了10个字:鸦军至矣,我等应避其锋。
李克用也因为战功被朝廷封为东北面行营都统,成了长安一带各路唐军的“总指挥长”。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月,李克用部将李存贞败黄巢之弟黄揆于沙苑,取得开年大捷。随即,李克用乘胜追击,进军乾干坑,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义成节度使王处存、忠武(许州)节度使周岌三军会合,形成了强大的“铁三角”组合。
而黄巢也倾其力于一股,派出了麾下最得力的干将尚让、赵璋、王璠、林言等“四剑客”率十五万义军出战,结果双方在梁田陂进行了大决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结果是黄巢军大败,横尸三十里,死伤惨重。
之后,黄巢为了挽回颓势,派王璠和黄揆转取华州。李克用听闻后,毅然出兵华州。黄巢于是决定在华州和李克用再次进行大决战,马上派尚让增援华州,结果被被王重荣王处存于路途设伏,大败于零口。
切断了黄巢的外援,李克用一鼓作气地攻克了华州。
起义军接连失败,又缺乏粮草,黄巢的义军在“内患”时,“外患”也无穷,唐军其他各路人马纷纷向长安进围。
黄巢知道长安已难以坚守,只好退出长安,开始了流窜之路。黄巢倚以重任的先锋孟楷没却在陈州阵亡。
痛失爱将,黄巢悲痛欲绝,亲率大军围攻陈州,誓要以满城军民的血为孟楷报仇。
义军势大,陈州唐军见了心生畏惧,陈州守将赵犨亲自巡视全城、为士民加油鼓劲,多次引兵开城门出战,以鼓舞士气。但双方的实力还是相差太大,要想长久坚守下去显然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四处求援。
结果附近的唐军来援时都被黄巢的大军打败,唐军只能期待李克用的“飞虎队”了。
接到求援信后,李克用表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他二话不说,率领五万大军挥师南下,前去陈州增援。
此时黄巢已经围困陈州近一年时间,双方交战300余场,但顽强的赵犨硬是率唐军坚守城池不失。
而随着李克用来的到,局势很快发生了改变。黄巢的军队和其交锋再次大败,其手下将领尚让、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余等人都选择了投降。黄巢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围攻陈州,而改为渡过汴河向北流窜。
而李克用可不是那么糊弄的,他率领铁骑展开了猛追,不给黄巢喘息的机会。结果双方在汴州展开了生死大战。结果黄巢军再次大败。
屋漏偏遇连天雨,船破偏遇顶头风。此时又正逢天降暴雨,义军人心涣散,如一盘散沙地选择了四处逃散。黄巢最终只带了一千多“幸存者”向山东逃窜。结果沿途又被武宁节度使时溥“迎头痛击”,黄巢慌乱之中逃往了泰山狼虎谷。
此后黄巢再也没有出谷了,而他是如何终老的也因此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关于黄巢下落,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被杀。
据《旧唐书·黄巢传》中有关黄巢死因的记述是这样的:“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按这段推断,黄巢兵败后看到生还无望,为了保存反唐血脉,便让他的外甥林言把自己杀掉。要知道林言不但是黄巢的外甥,还是黄巢身边的禁卫队首领,可以说是黄巢最亲密的人,林言拿着黄巢的首级去投唐请功,不但可以让亲人保全下来,还可换来他下半生的荣华富贵,甚至给其后人东山再起创造机会。
林言最后挥泪斩下黄巢的首级去降唐军,不料中途遇到沙陀人,沙陀人求功心切遂将林言也杀了,将两人的首级一同献给唐军。
第二种说法:自杀。
《新唐书》对于黄巢的死记载和《旧唐书》截然不同。黄巢兵败狼虎谷后,他见大势已去,又不想成为唐军的俘虏,悲观绝望之下,他选择了自刎而死。
第三种说法:出家。
到了宋朝时,关于黄巢下落有新的说法,那就是黄巢当时没有被杀死,而是采取了瞒天过海之计,找了个替身替自己死去,以迷惑众人。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灯下黑的黄巢则选择了“中隐隐于市”——趁溜到洛阳去了。传说黄巢在洛阳平安地住了几年后,才选择向东南而行,半年后,他选择了在浙江宁波一所叫“雪窦寺”的寺庙“栖身”,每天研习佛法,后来当上了住持,数十年后安死于寺庙,后葬于寺前含珠林。并且有诗为证: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
而关于黄巢究竟是怎么死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