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熊廷弼死得冤吗,熊廷弼怎么死的

时间:2023-07-09 08:37:3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01 明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原辽东经略熊廷弼被下令斩首,并传首九边。九边是明朝沿长城防线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也就是把熊廷弼的首级在九个军事重镇让将士们传阅,以儆效尤

熊廷弼死得冤吗,熊廷弼怎么死的

01

明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原辽东经略熊廷弼被下令斩首,并传首九边。九边是明朝沿长城防线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也就是把熊廷弼的首级在九个军事重镇让将士们传阅,以儆效尤。

熊廷弼死后,一直有人在为其鸣冤枉。

后来辽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大学士刘一燝说:使廷弼在辽,当不至此。如果熊廷弼还在辽东,局势一定不会是这个局面。

甚至连《明史》都评论说: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乃以门户曲杀廷弼。意思是说广宁的失守,罪责在王化贞身上,熊廷弼是因为党争所以被冤杀的。

那么,熊廷弼的死,究竟冤枉吗?

此事还得从熊廷弼守辽说起。

02

熊廷弼和袁崇焕的经历很相似,都是两次督抚辽东。

萨尔浒之战后,杨镐被罢免,明朝委任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到任之后,主要在于稳定局势。首先是安置流民,稳定人心;又杀了一些临阵脱逃的将领,又处分一批贪污腐化的将领,任命了一批得力干将;又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

熊廷弼很快稳定了辽东局势。

但当时明朝政局复杂,熊廷弼也遭到了一些言官的非议,最终熊廷弼申请离职。

03

沈阳和辽阳失守之后,明朝在整个辽东的根基被毁,在多人的建议下,天启帝决定再次启用熊廷弼。

当时的人,对熊廷弼抱有很大的希望。

有人说,熊廷弼若在,事情绝不会这般糟糕。

有阁臣说,熊廷弼是人才,非他不能安辽事。

连天启帝都极为看重熊廷弼,把熊廷弼的名字和行程图刻在了宫中屏风之上,时时牵挂。

熊廷弼很快就拿出了关于辽东的三方布置策:

一、经营辽西的核心广宁城,重点设防。

二、在天津、登州、莱州设置水师,从海上攻击辽南,牵制后金。

三、在山海关设置重兵。

这个方案一出,立即得到了天启帝和内阁大臣们的一致认可。

为了实现这个方案,需要巨量的资源。

史书记载了九个字:议兵三十万,议饷千余万。

如此庞大的数字,天启帝动用各方资源,倾全国之力满足熊廷弼的要求。天启帝拿出数百万两帑币,并加派地亩银,再将两浙、两淮的岁入交由熊廷弼处理。

在兵力方面,实行全国总动员,每省出大约五千人,陆续发往辽西,加上从沈阳、辽阳溃败下来的士兵,再加上原有驻军,三方布置策所需要的三十万兵力,基本实现。

同时,天启帝任命王在晋为工、兵、户三部总理,全力调配军饷和器械。

史书记载明朝此次是:极天下之力,以充辽饷。

熊廷弼死得冤吗,熊廷弼怎么死的

04

熊廷弼到任之后,却出现了一个意外,巡抚王化贞和他的战略出现了矛盾,熊廷弼主张防守,王化贞主张主动出击。

按理说,王化贞作为二把手,怎么敢挑战作为一把手的熊廷弼呢?原来熊廷弼此人性格刚强,朝中朋友不多。而这个王化贞是首辅叶相高的学生,此时的兵部尚书也是极力支持他。朝中有人,王化贞自然腰板就硬。

巡抚和经略之间出现分歧,是件大事,孰是孰非,天启帝让群臣商议,结果是大多数人支持王化贞的意见,二人之中留一人在广宁决策,最终决定是留下王化贞。

但这项命令还没下达,努尔哈赤已经领大军渡过辽河,直取广宁而来。

大敌当前,二人去留的问题只得暂缓执行。

05

这个王化贞其实并没有什么能力,却有不少异想天开的想法。

他指望蒙古林丹汗40万大军来援,谁都知道林大汉不可能有40万大军,即便有,也不可能来援助明朝。

他又主张率领6万大军主动进攻努尔哈赤,被部下们集体否决了。

他又联系李永芳,让其做内应。这个李永芳是明朝投降努尔哈赤的降将,已经是努尔哈赤的心腹,当然不可能再次回归明朝。

而王化贞的心腹大将孙得功却已经暗中投降了努尔哈赤。

最终广宁之战一开打,孙得功临阵反叛,致使明军大败。孙得功还带领叛军占领了辽阳城,王化贞只得落荒而逃。

那大战开打之后,辽东经略熊廷弼又在何处呢?

军权为王化贞掌握之后,辽东经略熊廷弼此时驻扎在闾阳。

熊廷弼听闻努尔哈赤带兵前来,就带兵5千来援广宁,半路听说广宁失守,就退了回来,在大凌河碰到逃回来的王化贞,把5千人交给王化贞指挥。

灰头土脸的王化贞建议熊廷弼收复广宁,或者守广宁前卫。但熊廷弼却否决了这一意见,组织军民开始入关。

06

熊廷弼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因为此时的广宁城虽然还在叛军之手,但努尔哈赤是在两天之后才进城的,也就是说熊廷弼有两天的时间平叛。

即便不平叛,也可以组织军民在关外选择城池进行防御,此时明军在关外的城池和大小堡垒多达50多座,粮草充足,完全可以进行防守,大凌河、锦州都是非常理想的城池。后来的袁崇焕也是利用锦州、宁远的坚固城防先后大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

而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关外储备了大量的物资,这是多年的心血,熊廷弼下令全部焚毁,其损失不计其数。

对比一下孙传庭和熊廷弼,方显得熊廷弼的失误之处。孙传庭后来经营陕西的时候,向崇祯皇帝要钱征兵,崇祯皇帝答应给6万两银子,但后来是在拿不出,就连这6万都拿不出,孙传庭还是硬撑凑出了一支大军。而此时每年的辽饷都是过400万,多年累计之下,辽东的储藏的军需物资早已是千万级别,就这样在熊熊大火之下化为灰烬。而很多来不及销毁或者无法销毁的物资,全部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战利品。

大明朝为辽东花费之多,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终的结果却是“竭四海九州之物力,不能成尺寸之功”。

此战明朝损失极大,官员们痛心道:

调兵十数万,转饷二百万,发帑数百万,器械、火药、盔甲、鞍马、头畜、刍粮数十万,尽付于奴酋!而四方驱车驰马,海运陆输,臣等目不交睫,手不停批者,皆以助狂夷之毒焰。

熊廷弼死得冤吗,熊廷弼怎么死的

07

而仓促之间将近百万万民众,十多万军队全数撤回山海关,又缺乏有效的组织,给人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逃回山海关的路上,军民争道,践踏踩死的不计其数,很多婴儿和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被随意抛弃,哭声震天。

当事人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

河西失守,人皆岌岌,百万难民,齐拥入关,居无屋,寒无衣,食无米,炊无薪。

当时的山海关守卫看到的是如下场景:

日来援辽溃兵数万,填委关外,遍山弥谷,西望号哭者竟日达夕;逃难辽民数十万,隔于溃军之后,携妻抱子,露宿霜眠,朝乏炊烟,暮无野火,前虞溃兵之劫掠,后忧塞虏之抢夺,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是的,熊廷弼的战争策略是有道理的,王化贞要为这场战负主要责任,难道熊廷弼就不应当为此负责吗?

广宁被叛军占领,努尔哈赤都还没有进入广宁,就有必要丢弃50多座城,要知道,广宁距离山海关还有700多里,如此漫长的防线上,就不能选择城池防守吗?而撤离混乱,死亡甚重,无数军民丧家失口,熊廷弼不该担责吗?

如果说熊廷弼死得冤,那些死在辽东千千万万的军民,他们的冤屈又该由谁来诉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