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为什么失败,明朝灭亡是崇祯的错吗
01
明朝末年,满清兴盛于辽东,持续对明朝进行打击。明朝为了对抗满清,需要将巨量的资源投入到辽东的战争中,但苦于没有钱,只得在国内增加税赋,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老百姓身上的担子太大,活不下去,只得揭竿而起。明朝为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又只能再次加饷,老百姓的负担更重,起义更多。
如此,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大明王朝内外交困,最终灭亡。
要解决大明的问题,最核心的还是要解决老百姓身上的负担问题。不要说什么什么安居乐业,那纯属是幻想,老百姓也没想要这么好的待遇。只要老百姓安心回去种地,一天有两顿饭吃,饿不死就行了。
那如何才能让老百姓饿不死呢?
搬掉他们身上的五座大山:税、捐、役、租、债。
02
先说“税”。
明朝的税赋很重吗?其实一点都不重,相反,明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税收最低的时期之一。明朝的税赋是三十税一,这个税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称之为低税收。税收这么低,为何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呢?
收税是需要成本的,人力物力这些都需要花钱。大明朝的税率很低,所以,这个税收成本是不有中央政府支出的,由各个县自己承担。
假设,某县今年需要交税8万担粮食,这个需要最终交给中央的粮食,征收的费用不能算在里面,不然,扣除征税成本,中央可能一颗粮食都收不到。
而且衙门里面的胥吏是没有工资的,因为国家根本就没有给编制,都是由县里面自己解决。
这些胥吏靠加税来解决自己的收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老百姓要把自己收入的半数都拿出来应交给官府。
03
徭役各朝各代都是有的。
徭役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给国家免费提供劳动力,比如,负责往前线运送物资的挑夫。
一个是给县里免费提供劳动力,比如轿夫等等。
而且,有功名的人是不需要服徭役的。但到了最后,变成了有功名的家庭都不要服徭役。
但凡你敢开一个口子,下面的人就可以给你挖成决堤。
当然,徭役是可以给钱的,钱的来源当然是粮食和绢。但有功名的人是不需要服役的,但凡有功名的,当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这最后就导致了一个这样一个场景:真正有钱的大户人家不需要交钱,而普通农民只能卖了自家的粮食来凑这个钱。
不光人得出力,牲口也都得为大明效劳,比如说你家里有一头牛,那么你的徭役就会比别人重得多,重到根本负担不起。
那怎么办,把牛卖了啊!
没牛怎么种地?那是你自己的事,反正官府是不会管的。
04
租指佃户给地主的地租。
农民在税和劳役的压迫下,最终的出路是变卖土地,成为佃户。
明朝最大的地主是朱家人。福王就藩一次性封200万亩土地,这么大的量,以至于河南、山东、湖广三省合力才把土地凑齐。而潞王一个人的封地也多达120万亩。
王爷们如此,下面的官僚权贵岂会亏待自己,个个都是地主。
地主们当然不会自己种地,租给佃户们,按时收租就行。
佃户最害怕什么?当然是灾荒。每年的租金是固定的,丰年还可以勉强渡过,遇到大灾荒,收成都不够交租,立刻就要面临生死危机。
05
贷
不管自耕农还是佃农,都普遍面临一个问题,把前面税、役、租应付完之后,今年的收成基本也就什么都不剩了,接下来连饭都没得吃。
那么,就得去借粮。
借钱的话,按照明朝法律规定,最高月利三分,这是朱元璋所规定的。但是在明末,朱元璋的规矩实际上也不管用了。
月利最高三分?做梦吧!那是最低。只要你借了粮,就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还不起。
还不起怎么办?李自成已经做出榜样了,老爷一张片子递到衙门去,先打你一顿,再枷号示众,大太阳底下让你跪着,不给饭吃不给水喝,枷满三天就放了你。废话,三天后就招苍蝇了。
海瑞当巡抚时,就专门针对高利贷的问题进行清理,首先打击的就是明朝首辅徐阶家的高利贷问题,迫使徐家退出了多收的田地和利息。
但那是海瑞啊!明朝200多年也就出了一个海瑞。
即便是海瑞如此刚强,也立即遭到了弹劾,他治理高利贷的行动也被迫终止。
06
捐
如果税和役都没有打倒,那么很好,后面还有“捐”。
什么是“捐”呢?有个词叫:苛捐杂税,所谓的捐实际上就是税收之外的各种摊派。
这种就名目繁多了,包括有官员过境、军队过境、勤王、要员过生日等等,五花八门。
捐到最后,实际上就是明抢了。
崇祯曾经派大学士李建泰讨伐李自成,但崇祯没钱,不给军饷,让李建泰自行筹集军队和粮饷。李建泰的部队一到各地,县城都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因为自筹粮饷说白了就是抢,而且是崇祯默认了的明抢。
07
农民身上的五座大山:税、捐、役、租、债,哪一座都不是皇帝能动的,山一旦塌了,第一个砸死的就是皇帝。
不要说去动官僚阶层的核心利益,就是崇祯两次安排官员们捐款,一次让自己的一个儿子送了命,一次自己的岳父周奎和众官僚们哭穷卖惨,集体对抗崇祯。捐个款都如此,更不要说去更加根深蒂固的东西。
农民身上的这五座大山,实际上农民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成为流民。但凡有人举起义旗,立即会有无数人相应,在如果有人开仓放个粮食,立即就会形成烽火燎原之势。
李自成在洛阳开仓放粮之后,造成了一种奇观:
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崇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显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