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为什么阶层很难跨越,跨越阶层的人经历了什么

时间:2023-07-09 08:59:2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01 在商代,有殉葬的习俗。这种陪葬分为两种:人牲和人殉。这两者虽然都是陪葬,但却有着天然的差别。 人牲是把人杀了,祭祀天地和祖先,也就是把人当作牛羊一样的祭品。人牲一

01

在商代,有殉葬的习俗。这种陪葬分为两种:人牲和人殉。这两者虽然都是陪葬,但却有着天然的差别。

人牲是把人杀了,祭祀天地和祖先,也就是把人当作牛羊一样的祭品。人牲一般是俘虏,男女都有。

人殉是墓主人的一些近侍,比如妻妾、侍女等等,她们被杀是因为墓主人需要他们在地下去陪伴自己,像生前一样服侍自己。

在人殉内部,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在秦穆公的大墓中,分为箱殉和匣殉,箱殉的地位就要高于匣殉,她们至少还有一副棺材。而那些被当做祭祀品的人殉,是连棺材都没有的,他们或头颅被割,或骨头碎裂,被散乱的丢弃在墓内,很显然,他们是被用来祭祀了。

这种制度并非是中国特例,此类现象在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中都有大量的发现。

人类的等级制度,自那个时代就已经是如此森严且残酷。

为什么阶层很难跨越,跨越阶层的人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阶层很难跨越,跨越阶层的人经历了什么

▲秦穆公大墓

02

老百姓这个词主要指普通平民,但这只是战国以后的事,在战国以前,百姓指的是贵族官员。

那个年代,普通人员是没有姓的,只有官员和贵族才有姓,所以,百姓代指百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很多普通人也有了姓,但取名上却很简单,比如,最有名的刘邦原名刘季,意思就是今天刘老三的意思。

03

到了汉朝,实行察举制,就是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向中央推荐官员。这当然沦为了权贵们的专属。

最有名的曹操,他老爸原本为司隶校尉,花钱买了个太尉来当,通过举孝廉把曹操安排洛阳当县尉,还是很轻松的。

至于那个家里织席贩履的刘备,当然不会得到推荐了,只有靠着去打黄巾军,以军功来获取功名,在安喜县当了个县尉。

04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等级制度依旧。

曹丕创建了九品中正制,意图用察举的方法选拔人才。但实际上,九品中正制更加注重士子的家世背景,而非士子本身的才能,逐渐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揽权的工具。

士族的内部也有严格等级。

寒门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也是士族,只不过属于低等级的士族。但在士族内部,依然是遭受到歧视的。

出身于谢氏的谢超宗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孙子,当时张敬儿以军功闻名于南齐,谢超宗替自己的儿子向张敬儿的女儿求亲,不仅让世人惊愕,连齐世祖萧颐都忍不住怀疑谢超宗的目的。

张敬儿虽然拜雍州刺史、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妥妥的一方大员,却被士族所看不上,士族的等级森严,可见一斑。

几大士族如王导的孙子与谢安的女儿成婚;王览家中的女子分别嫁给了谢据和谢万均;谢郎则娶了王胡之的女儿;王家的旁系,如王羲之的外甥女刘氏,也能嫁给谢玄之子谢焕。

这就是士族婚姻。

为什么阶层很难跨越,跨越阶层的人经历了什么

05

到了唐代,科举制度兴起,终于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跨越阶层的机会。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科举制度首先就将一些人永久排除在参考资格之外,比如经商,最有名的自然是李白因为家庭的商贾身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而衙门里面的捕快,三班衙役,除了壮班之外,都是贱民,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在清代,冷籍也是不准参加科举的,所谓冷籍就是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最有名的就是状元张謇。张謇就是冷籍,为了参加考试,张謇冒充秀才张驹的孙子,以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为此,张驹不断地向张謇索要财物,双方闹翻,打起了官司,一直闹到了礼部,才最终让张謇继续参加考试。而张謇不负众望,历经艰难,最终考上了状元。

为什么阶层很难跨越,跨越阶层的人经历了什么

06

那农民可不可以参加科举呢?理论上是可以参加考试的。

但一个农民家的穷小子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家庭的命运,这不过是个神话而已。

能够让你一个男子常年不劳作而去读书,已经不是一个农家可以承担的,而且读书是需要学费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家农户,能够通过自己辛勤劳作,让全家人吃饱一天两顿饭,不至于挨饿已经是很成功了。要知道,各项苛捐杂税、徭役、地租,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就会要了人命。

我们在看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讲到自己的求学历程:家里穷,读书还需要向他人借,向别人请教问题时的种种艰辛。

宋濂的父亲在元朝至正年间获朝廷赐号“蓉峰处士”,哥哥在义务做官,是义乌医学教谕,很显然,宋濂家族虽然不荣耀,但绝非什么贫苦之家,他读书求学尚如此艰辛,其他务农家庭就不必提了。

而冷籍不得参加科举的规定,更是把很多务农家庭子女的希望生生扼杀。

祖上如果是官宦之家,自然也不会落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也就基本打消了穷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