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羽为什么放走刘邦,刘邦鸿门宴后怎么发展的
1、鸿门宴上,项羽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刘邦在占领了咸阳之后,听从了手下人的建议,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咸阳。其核心目的当然是想要独占关中。项羽见不让自己进入,大怒,派诸侯军攻关。诸侯们本来是来咸阳论功行赏的,不让进,自然诸侯们也很恼怒,合力攻关。而天险函谷关很快就被轻松攻破。
刘邦根本没有料到保卫秦国数百年之久的函谷关,如此不堪一击,也进而认识到了项羽军队恐怖的战斗力。从这一刻起,他已经没有和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作战的想法了。
但项羽的军事威胁已经在面前,为避免遭受项羽的军事打击,他只能选择前去请罪。
2、项羽的核心战略是霸天下。
对项羽来讲,现在天下已定,首要就是进入咸阳论功行赏,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而所有
而自己作为功劳最大的那个人,所有的诸侯都应当臣服于自己。在项羽这里,根本就没有称帝的想法,所以即便后来他在杀掉义帝之后,也没有称帝。
项羽的这种思维还是受到了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分封的结果必然是会引起权力斗争,但当时的项羽看不了天眼,看不到这些,在他的思想里面就这种霸天下的思维。
3、所以他恼怒的真正原因是刘邦占据了咸阳,还据兵把守。
所以,当刘邦在鸿门宴上向他谢罪的时候,表明刘邦已经愿意臣服于他,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去杀刘邦。
项羽为何对樊哙那么热情,我们看看樊哙的是怎么说的: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樊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怀王当初约定,谁先攻下咸阳,就谁当王。刘邦攻下咸阳了,未动秦宫的物品,把军队驻扎在霸上,等待项王来。说的也是同样的一个意思,刘邦愿意臣服项羽。听了这话的项羽是很高兴的。
在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刘邦的关注。也对,刘邦已经年满51岁,已经是一个老头,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年龄很大了,随时都有可能归西。而项羽年仅27岁,正值壮年。以项羽的眼光,可能也会觉得这个老头不会存在威胁。
整个鸿门宴,是一个刘邦臣服项羽的过程,也是项羽完成霸业的最后一步。虽然说项羽有40万部队,但这40万部队包含了众多的诸侯,性质属于是一个诸侯联军。刘邦虽然只有10万人,但占据了地理优势,也还是具备抵抗能力的。
项羽没有通过军事斗争,就取得了霸权,这对项羽来说,是符合自己的战略预期的。
4、项羽真正的失误在于其“霸天下”的战略思想。
他没有称帝的想法,而分封诸王,这是最大的失误,也是后面楚汉战争,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可以想象的是,项羽在分封天下之后,即便没有刘邦,依然会天下大乱。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我们感觉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项羽就没有机会杀刘邦了。
但实际上,项羽要杀刘邦,是有机会的。项羽的40万大军进入咸阳之后,如果想要在咸阳城内对刘邦发动攻击,刘邦同样是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