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历史由来,香港的历史演变过程
香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三个大区域组成,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入海口,与澳门,珠海市,中山市海相望。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南方建立南海郡,当时的香港称番禺县,属于南海郡管辖,至此香港正式纳入秦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到了汉王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改称宝安县。隋朝香港归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到了宋元时期,由于大量的内陆人口迁入,促进了香港的经济发展。
到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政府从东莞县划出一块地方另成立新安县,包括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开始一直到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到了清朝时期因为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而香港与广东隔江相望,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也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始终没能收回香港,在英国占领香港前,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但英国人很早就发现香港有个优良港口,这就是香港维多利亚港也被称为全球三大天然优良海港之一。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殖民者先后威逼清政府在1842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又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在1898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的日军向英国宣战,并派兵进入香港,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力抵抗无奈宣布投降。从此香港开始了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占领时期。日本在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再次被英国统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就开始着手收回香港的主权,在1982年至1984间中英两国政府进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香港第一次大发展,和太平天国和西北回乱有关。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回乱造成许多难民开始下南洋,大量的内陆人民涌入香港,让香港从一个破渔村变成了城市。
第二次大规模流民进入香港,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如当时张爱玲都跑到香港,《倾城之恋》就是在香港创作的。第三次的内陆人口涌入香港是在1949年的解放前夕,尤其是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大量的地主商人,官员逃到香港,再通过香港到台湾,海外。
自从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香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香港人和企业来大陆建厂,香港也由之前的以纺织,电子等密集劳动力产业转型为和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三大金融中心,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让它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