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卓文君为什么钟爱一个结巴的穷小子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卓文君从始至终只愿得司马相如的心,与他相守到老。哪怕司马相如在功成名就后忘了初心,卓文君也愿意先后写上《白头吟》、《怨郎诗》、《诀别诗》以诉自己哀怨心肠来挽回君心。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头吟》
卓文君年轻守寡
卓文君出生在西汉初期,蜀郡临邛县(今四川成都)卓家,卓家世代经商,到了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这一代,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卓文君自小生的貌美,眉如远黛,肤如凝脂,且性情温雅,嘴边时常挂着笑容。待卓文君长到亭亭玉立之时,在父亲卓王孙的安排下,找了户门当户对的人家,早早嫁人了。但这位男子并不是文君的命中良人。
两人成亲不久,卓文君的丈夫就亡故了。年仅十七岁的卓文君成了寡妇,回到娘家生活。
司马相如穷困潦倒
司马相如出生于蜀郡成都,天生有口吃的毛病,年少时喜爱读书,到了二十岁也没什么成就。过了几年,家里花钱给司马相如买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身边的一个骑兵。汉景帝在世时不好辞赋,再加上司马相如善文不善武,仕途并不如意。
直到喜好辞赋的梁孝王刘武来长安,随行带了辞赋家邹阳等人,不久司马相如就与他们交好。随后司马相如便辞了官职,去到梁地给刘武做了客僚。当时司马相如为刘武写了一篇《子虚赋》,刘武颇为赏识司马相如。
但好景不长,刘武不久去世了。司马相如只得离开梁地,无处可去的他回到了老家成都。此时的司马相如穷困潦倒,没有收入的他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蜀郡临邛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交好,听说司马相如回了成都老家,便邀请他到临邛暂住一段时间。
卓文君同司马相如私奔
司马相如来到临邛安置下来,卓王孙听说县令王吉家有贵客,为巴结王吉,与几个富商商量着大摆酒宴,款待司马相如。卓文君素来喜好音律辞赋,听闻司马精通弹琴写辞,心生仰慕之情。司马相如赴宴时,卓文君便躲在屏风后面,想一睹其风采。
酒过三巡,宴席上众人兴致高涨,县令王吉拿来一把琴放到司马面前,请司马弹奏一曲助兴。恰好司马发现了躲在屏风后偷窥的卓文君,心生喜悦,若装无事却别有心思的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卓文君见到司马弹琴时的风采卓越,更加倾心。
宴会结束后,司马派随从送了卓文君侍女一些钱财,让她转告自己的爱慕之情。卓文君本以为自己是寡妇,司马看不上自己。但得知司马对自己也心生爱慕后,当晚就偷偷跑出卓府,同司马私奔去到成都。
互相扶持,雨转天晴
文君同司马来到成都,见到司马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并没有嫌弃。两人就这样过起了一穷二白的日子,卓王孙知道女儿同人私奔,勃然大怒,决心不会给女儿一分钱。
文君司马两人在成都没有收入来源,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文君向司马提议回到临邛,向卓家兄弟们借些钱财,做点生意糊口。于是两人回到临邛,借到钱后开起了小酒家。只见每日文君在酒家堂前来往卖酒,而司马则在后面跟着雇工一起帮工,洗涤摆放酒具。
从此小两口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一段时间后,汉景帝逝世,汉武帝刘彻即位。刘彻好辞赋,看到司马所作的《子虚赋》时,特别喜爱。刘彻以为《子虚赋》是古人的作品,当场叹息此生不能见到作者。
碰巧当时刘彻身边的侍从是蜀中人,知道《子虚赋》是同乡的相如所著,告诉了刘彻。刘彻狂喜,马上就派人召了司马相如进宫。司马相如见到刘彻后,两人言谈甚欢,而后为刘彻写了一篇《上林赋》,刘彻极为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华,封刘彻做了郎官。
劝君回心转意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司马相如都留在朝中为郎官。仕途顺遂的司马相如,名利双收,渐渐遗忘了家中的发妻,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后来司马相如看上了茂陵一女子,想纳她作妾。卓文君伤心之下写了《白头吟》、《怨郎诗》、《诀别诗》前后三篇,寄予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看到之后,心中回想起卓文君与她一起吃苦的情谊,同时对妻子的才华感到惊叹,便放弃了纳妾的想法,直至司马相如病逝,两人一直是一夫一妻。
司马文君感情深厚,两人有过一段相濡以沫的时光。而司马相如虽在富贵之后,虽对感情产生过动摇,但内心深处依然对卓文君有着敬爱感激之情,否则就算卓文君写下诗词百首,相信也唤不回郎君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