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时间:2023-07-19 15:57:5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淝水之战不但是历史当中一场非常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还是东晋政权的生死保卫战,但是东晋能够以八万击败号称是百万雄师的前秦的确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很多人看来前

淝水之战不但是历史当中一场非常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还是东晋政权的生死保卫战,但是东晋能够以八万击败号称是百万雄师的前秦的确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很多人看来前秦在淝水之战的失利是前秦领袖苻坚的失策,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选择了南下,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就草率行动,最后自己吞下了失败的恶果。但苻坚并非一个愚蠢君王,相反苻坚是个好人,一个历史公认之好人。例如苻瘦的评价是“苻坚、王猛,皆人杰也。”;而百姓对苻坚的评价是“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总而言之苻坚的风评一直俱佳,若不是淝水一直或许会青史留名。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那么是什么样的愿意能让一个被称之为明君的优秀领袖,做出了淝水之战这样的错误决定呢?其实在苻坚南下之前并不是没有人劝说,《晋书·王猛传》中记载“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在临终前为苻坚做出规划,以拳拳之心告诫苻坚切勿讨伐东晋,给出的理由则是东晋为“正朔”;我方则为逆贼。但苻坚并未听从,反而是将南下计划提上日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淝水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想要去了解苻坚对于淝水之战的态度,就要先分辨出淝水之战的性质是什么。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像淝水之战的案例并不少见,以少胜多的案例最早有着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之后的赤壁之战还有后来的西晋灭吴之战。这其中不难看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南北格局的情况下所引发的战役,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实现统一。当初曹操进攻东吴,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实现一统,而此次苻坚也是如此。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在苻坚决定南下之前曾有过一次朝廷会议,将自己南下的想法说出来之后立马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对,其中最多的理由就是长江这一道天险。而且以石越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东晋虽然偏安一方,但是却有着像谢安、桓冲这样的人才,不能够轻易图谋。但苻坚心意已决,那么是什么让苻坚如此坚定呢?有着两个理由。首先就是有着成功的案例,距离苻坚淝水之战不久之前就有着晋伐吴的案例,孙皓虽然有着三代经营,有着长江天险,但不还是束手就擒了吗?同时有反对者就有支持者,鲜卑慕容垂就支持苻坚伐晋,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成大功者不谋与众,当初西晋伐吴也是少数人支持,但最后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第二个理由则是有关于民族融合的问题,王猛去世前的话实际上也道出了苻坚的心思,在苻坚看来最快速和最有效的民族融合办法,那就是取代正统。正如同王猛所说东晋才是正朔,有东晋在那么前秦始终是没有合理的地位。如此一来其他民族为什么要对苻坚称臣?即使称臣也只是暂时的。故而说淝水之战有着两个性质,一个是南北的统一战争,第二则是民族的侵入战争。

前秦为什么失败?

淝水之战作为历史当中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自然也是不缺少对于其胜败条件的分析,其实在历史当中并不少见以少胜多的案例,例如秦汉时期的背水一战、巨鹿之战等等,三国时期则有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由此可见以少胜多也不会是一种偶然现象,其所存在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也就是说成功难以寻找难以模仿,但是历史中的失败者肯定是犯了类似的错误。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之所以古代总是能出现以少胜多的案例,就在于古代冷兵器时代的局限性,双方交战并不是一对一的抗衡,很多时候因为地形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交战的只能是先头部队。所以前锋交战的结果总是能左右整个战争的最后结局,淝水之战当中也是同样如此,前秦虽然说有着百万雄师,但是真正抵达战场的只有二十五万先锋部队。而且这也并非是上战场杀敌的力量核心,真正作战的只有其中的部分而已。也正是这一部分军队的失利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加上苻坚采取的退兵之策(答应了东晋让东晋度过淝水作战的请求),更使得军心涣散。后面的部队不明白前面的部队为什么撤退,还以为吃了败仗,一窝蜂的逃走了。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其实抛开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去看,导致苻坚全面溃败的重要原因是在于民族的融合方面。苻坚之所以要采取南下措施,哪怕是面对王猛的临终遗言也始终不为所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想要获得正统地位,也就是正朔。如果不能拿下东晋那么苻坚就没有办法推行汉家政策,以此去降服其他少数民族。而淝水之战的溃败也一样是因为民族,这一点在淝水之战的后续反应当中就能看出来,什么原因能使得淝水之战导致前秦的崩溃呢?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也就是说前秦的北方统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只能算作是武装镇压,因此在淝水之战失利后所有的敌对势力都开始反弹。其实苻坚也曾经采取了很多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政策,在调和民族关系上苻坚以安抚为主,一直都不会滥杀无辜,还对其他民族的上层多有礼遇措施。但是这些并没有完全实现民族的融合,所以说苻坚这种情况下是并不具备南下条件的,这也是为什么苻坚必然失败的原因。

是不是必败无疑?

淝水之战的失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哪怕是淝水之战成功的击败了东晋,在疆域上统一了,却也无法守护胜利的果实。因为苻坚并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那就是民族融合,假使是拿下了东晋,也不过是将北方的民族矛盾扩大到了南方,最后还是无法维持稳定,失去得来不易的战争胜利。实际上《孙子兵法》当中也对必胜和必败的条件有过归纳,其中五事七计就已经将大部分战争囊括其中。也就是战争的前提是你具备胜利的条件而对方没有,不然就存在风险。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淝水之战谁赢了

而在苻坚决定南下之前,召开的朝廷会议中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有理论基础的。在反对派看来东晋在地理位置上有着长江作为天险,而且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而在人和方面则是有着像谢安、桓冲这样的能人异士。倒是前秦一直都缺乏这些条件,常年的北方统一战争早已经让士兵感到疲惫了,不但是不愿意战斗而且还畏惧战斗,都渴望能够休养生息。所以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苻坚的失败,只不过苻坚选择了逆流而上,随后又被冲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