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时间:2023-07-19 16:10:0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孙子兵法》是历史当中的一本著作,但是世人对孙子却存在误解,这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孙子虽然写出了兵法著作,但是他的名气止步于此,大家只是知道孙子的兵法,却并不

《孙子兵法》是历史当中的一本著作,但是世人对孙子却存在误解,这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孙子虽然写出了兵法著作,但是他的名气止步于此,大家只是知道孙子的兵法,却并不知道孙子有过什么著名的战役;其二则是《孙子兵法》并不是教如何战胜的兵法,而是教如何不败的方法。这里要详细解释的就是孙子的整体概念,在孙子看来兵法本身是计,但不是计谋而是计算。计算失败的几率,把成功率提高才是孙子思想的真谛。其实《孙子兵法》的角度可以被作为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在这里就总结出三个角度,以此探寻历史规律。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在孙子看来,取胜的秘诀就在于保持不败的条件,只要等到敌人出现失败的条件时,就可以乘胜追击。最好理解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诸葛亮也为刘备设计了之后的宏伟蓝图,在《隆中对》里有一句话尤为重要,那就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整个隆中对想要实现的难度并不是在于拿下荆益,而是天下有变。夺取荆州和益州只是创造不败的条件,而不是取胜的条件。真正取胜的条件是天下有变,也就是敌人出现了空隙。

保持不败就是胜利

所以历史的大规律都不是一直胜利,而是看到敌人的失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刘邦和项羽对峙时期,刘邦所拿下的成皋之战。大环境是项羽驻扎成皋,而刘邦出于弱势。想要扭转就只能拿下成皋中的敖仓,以此作为根据地来保证供给。于是刘邦策反英布彭越,然后一直攻打项羽后方供给,逼迫项羽出兵。从这里开始彭越和英布也并未取得实质性胜利,目的只是为了吸引项羽的注意力。等到项羽离开之后刘邦则怒而挠之骗出了成皋守将曹咎,一举拿下了胜利。所以胜利只是一瞬间的答案,铺垫却是漫长的。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探寻历史中依照此规律的案例数不胜数,武王伐纣时期就是一个,商王无道周武王伐纣,当时天下周武王独得三分之二,但是周武王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了等待。直到商纣王关押了箕子,周武王才举兵伐商。唐朝时期李渊也是选择了韬光养晦,先消耗敌人再去选择战斗,取得最终的胜利。

等待是最佳品质

那么保持不败不难做到,难以做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等待。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有着“天下有变”四个字,那么天下有变所需要等待的就是战机,这就需要等待而来。但关羽没有等待到合适的时机采取了进取,结果不但是丢失了荆州还因此身败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等待其实是身为将领需要具备的品质。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就是因为李牧最为擅长等待。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李牧在赵国边境戍边,却一直都固守不出,面对匈奴各种挑衅都无动于衷。这不但是让匈奴很苦恼,也让赵王很苦恼。所以把李牧更换下来,换了其他将领去戍边。谁知道新将领刚来就频频行动,但是匈奴机动能力强,始终没办法找到主力,所以不但是没有击败匈奴还反而导致边境百姓无法安生。没办法赵王只能再一次让李牧回去,李牧到了之后依旧是按兵不动。直到将士们都渴望求战,士气高涨时李牧才决定出击,并且利用佯败的办法一举歼灭了匈奴。李牧用十年的等待换来了赵国了十年的和平,十年看起来很久,但在整个历史当中十年只不过是一瞬间,而且胜利本身就需要等待。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秦国之所以能够一扫六合,大家只是记住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但是却忽视了在此之前的努力。从商鞅奠定强国之路再到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最后才有秦始皇一扫六合的条件。这也说明了胜利的条件需要经营,发现机会需要等待。

数胜则亡

决定最终胜负的往往不是全胜,而是一次胜利扭转结局。项羽一生克敌制胜未尝败绩,但是垓下一战就决定了胜负。反而总是取得胜利最终失败的案例占据了主流,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有一次在麻雀窝里发现了老鹰的蛋。这时候有人说这是吉兆,将来郑国肯定要称霸天下。郑王信以为真于是向所有诸侯挑战,结果郑国真的无往不胜,因此郑王也开始目中无人,骄傲了起来。结果郑国人都痛恨郑王,即使敌人打来了也不愿意为他作战,最后郑王自己也被击败死在了战斗当中。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所以孙子才会说“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民疲,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百战百胜只会让君王和将领骄傲,士兵感到疲惫,骄将去带疲兵,怎么可能不失败呢?数胜之将有多骄傲呢?项羽就是典型案例。在垓下之战当中项羽说“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已经山穷水尽的地步了,项羽还没有认错,反而是要用垂死挣扎来证明自己没有问题,这种骄傲已经是深入骨髓了。

历史的成败规律取决于什么,决定成败的因素

《孙子兵法》的态度就是一种保全之策,保存自己的实力再去找机会,然后取得胜利才是王道。这种角度也是历史的规律,历史的朝代更迭已经英雄的胜利,都离不开这一态度。先是要明白保持不败的意义,然后则是需要学会等待,只有等待才能带来机会,最后则是要明白最终的胜利才是胜利,即使你百战百胜,最后一刻失败了那也是白费。这样看前期的胜利属于低质胜利,不但毫无意义还失去了不败的条件。所以历史的成败规律早已经写在了《孙子兵法》当中,但原则问题却一直有人在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