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时间:2023-07-20 09:38:0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夸父逐日,或许也可以叫夸父追日,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山海经》。汉语里对它的解释是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无白书生认为,这个成语不自量力的寓意会更多一

夸父逐日,或许也可以叫夸父追日,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山海经》。汉语里对它的解释是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无白书生认为,这个成语不自量力的寓意会更多一些,至于比喻人有大志一说,恐怕是后人牵强而为。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一、夸父是一个人名还是一个部落或国名?

很多人都认为,夸父指的是夸父国,而非某一人,而且这种认知还较为普遍。

夸父国在哪里呢?《山海经·海外北经》里说:“夸父国在聂(shè)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从此处记述来看,夸父国的确是一个国名,此国在聂耳国的东边,当属于巨人一族,国中人都生的异常高大,而且每个人的右手里都拿着一条青蛇,左手里拿着一条黄蛇。若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如此,看上去还真够吓人的。

但是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却又把夸父写成了一个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原来这夸父是大神后土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即幽都的统治者。《山海经·海内经》里记载,幽都在北海,里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还有长着毛蓬蓬尾巴的黑狐。幽都里有一座大黑山,山上住着的都是些黑人。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夸父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成都载天”的山上,他的两只耳朵上各挂着一条黄蛇,两只手里也都握着一条黄蛇,这与《海外北经》中“右手握青蛇,左手握黄蛇”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是在这里,夸父实实在在地被写成了一个人。

所以,无白书生认为,夸父应该是专指一人,而非一国,即使有国,也应该是夸父所建,并以其名为国名。夸父自然就成了这个国家的领导人。

二、夸父追赶太阳的动机

《山海经》中对夸父逐日的描述有两处,一处是在《海外北经》中,一处是在《大荒北经》里。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海外北经》里没有写夸父逐日的原因,只说夸父“与日逐走”,而在《大荒北经》中,似乎写到了他追赶太阳的缘由,说他“不量力,欲追日景”。这种说法也同样出现于《列子·汤问》中。从“不量力”这三个字上看,夸父应该是一个不自量力,爱逞能的人,所以他突发奇想,想要和太阳赛跑。

不过后来就有人给他这种“不量力”的行为加上了一些“正能量”的因素,夸父也从而成为了一个敢于向自然挑战的无私无畏的英雄。

最流行的版本是,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便产生了要追上太阳,把它捉住的大胆想法。于是不顾族人的劝阻,决意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而且说干就干,踏上了追赶太阳的征途。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而太阳每天运行的时间很短,夸父国的人就建议派一个人去追赶太阳,想要把太阳留下来。而这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夸父身上。从“不量力”上看,夸父应该是自告奋勇承担这一任务的。

这两个版本都告诉我们,夸父逐日是一种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大义之举,出于这种动机,夸父逐日历来都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褒扬。

三、夸父逐日的过程和他死亡的两个版本

关于夸父追日的过程,《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写的较为完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短短37个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夸父逐日,也可以理解为和太阳赛跑。想象一下,夸父提起两条大长腿,迈开大步,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就从北方向东方追去。只见他疾步如风,从东方追着太阳一直到南方,又从南方追到西方,最后追到西方一个叫禺谷的地方。禺谷,也叫虞渊,那里有诗人屈原《离骚》中所写的“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 zī)而勿返”中的崦嵫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我们常说的太阳落山指的就崦嵫山。

夸父看到他追赶了一天的太阳就要落下,他张开双臂就能拥抱太阳的时候,他已经非常疲惫了。他太累了,再加上太阳的炙热烤灼着他,他突然感到异常烦躁和口渴,就俯下身来喝黄河和渭河里的水,一口气就把这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但没能止住他的口渴。他又向北方的大泽跑去。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这个北方的大泽也叫瀚海,《山海经·大荒北经》里也有记载:“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这里是群鸟栖息和换毛的地方。这千里之广的大泽总该能解夸父之渴吧!可是这个巨人没能到达,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抛出了自己的手杖,在那手杖落下的地方,竟然生出一片桃林。

这就是夸父追日的全部过程,不过唐代《朝野佥拾》中又补充了一个细节,上面记载着夸父追日至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境内)东时,曾在此用三块石头支起一个大鼎做过饭吃,之后这块石头就形成了三座鼎立的大山。这三座大山呈“品”字形而立,南邻沅水,东接桃源县,离沅陵县约170里,俗称撑锅崖,也叫撑架山。但研究《山海经》和历史的学者们大都称它为夸父山。

除此之外,也有人把“成都天载”山称为夸父山,因为这是夸父居住的地方。另外,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也有一座夸父山,和陕西的太华山相连,而且山的北面有一处方圆几百里的树林,里面以桃树居多。从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为桃林的记载上看,这里最接近夸父逐日留下的遗迹。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而关于夸父之死,《山海经》除了在《海外北经》中说他实在“北饮大泽”途中渴死之外,还在《大荒东经》和《大荒北经》中写了他的另一种死法,就是蚩尤联合夸父一起反叛黄帝,结果二者都被应龙所杀。

难道追日的夸父和被应龙杀死的夸父不是同一个人?

四、邓林是桃林吗?邓林究竟在哪里

《山海经》中说,夸父渴死之时,“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是什么?有的资料上解释为树林,也有资料上解释为桃林,比如清代著名学者毕沅注《山海经》时就说:“邓林即桃林也。”而汉语里对邓林的解释则是:“古代传说中的树林,或作地名。”

为什么会把邓林理解为桃林呢?这恐怕是受了《山海经·中次六经》的影响,其中有写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史记·赵世家》引《括地志》记载:“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至潼关,皆为桃林塞也。”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地理名词——桃林塞,桃林塞究竟在什么地方?唐代的张守节和李吉甫都认为,桃林塞为今河南省灵宝县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地区,而且现行的《辞源》《辞海》上也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

《水经注·河水》中也记载:“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看来这桃林塞和夸父山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夸父逐日怎么念,夸父读四声还是一声

《水经注》中还说,周武王伐纣,天下既定,就把不用的牛马放养在这座山林里,时间久了,这里就出现了很多野马。据说,到周穆王时,那个有名的御者造父就曾在这里得到了骅骝、绿耳、盗骊等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就让他驾着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周游天下,并一直往西,见到了西王母。

然而《山海经》中为什么不直接写夸父弃其杖化为树林或桃林,而用了一个让人不好理解的“邓林”呢?突然记起《朝野佥拾》中好像有那么一句:“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如何理解“邓夸父”三字?莫非夸父姓邓?他扔出的手杖化为“邓林”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可是,就成书的时间而言,那肯定是不对的!

古代有很多事还真的不好琢磨。即如此,再留给朋友们一个问题:

“夸父逐日”中“父”应该读 fù 还是读 fǔ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