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时间:2023-07-20 09:41:2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不少,但做到女皇并且自立国号的似乎独有武则天一人。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革唐命,在神都(东都洛阳)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不少,但做到女皇并且自立国号的似乎独有武则天一人。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革唐命”,在神都(东都洛阳)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并改元为天授元年。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武则天自认为是周平王之子姬武的第40代子孙,姬武是周平王的少子,据说他一生下来,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甲骨文的“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的武姓即来源于此。

因此,她改国号为周,历史上把武则天做女皇的这一时期称为武周,又称武朝。

武则天原名武珝,十四岁时因“美容止”而被唐太宗召入后宫,初为才人,赐名武媚。唐高宗时先封为昭仪,后立为皇后,继而成为天后,在此基础上,她篡唐建周,从而把自己的人生推向顶峰。

然而历史上只说她“美容止”,而无对她容貌的详细描述,所以很多人心有一个疑问,历史上的武则天容貌究竟如何?她到底有多美?

其实史籍中对于很多历史人物的相貌都缺少记载,或记载得过于简单,然而我们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武则天应该是一位美女,不然唐太宗也不会“闻其美容止”,或“闻其色”而召其入宫,并赐名武媚。

一个“媚”字,还不足以说明其色容吗?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正史里确无记载,而《唐史演义》中则说她十四岁时就“已经艳名远播”,太宗第一次见到武则天时“正是芙蓉颜面,豆蔻年华”,“一双俏眼,百啭娇喉”。而李治在太宗病榻前所看到的武媚,则是“两道柳眉,一双凤目”。这里的描写虽然文学性太强,却也足以证明了武则天容貌之美。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次女,据说她的相貌和性格最像武则天。《旧唐书·外戚传》记载:“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从这里可以看出,太平公主体态丰腴,脸蛋很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所以有人从“则天以为类己”句中猜测,武则天长得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然而在“公主丰硕,方额广颐”的描写之后,紧接着又有“多权略”三字,这样我们就无法确定,“则天以为类己”所指究竟是太平公主的容貌还指她的“多权略”。所以这里应该有两种理解,一是二者兼而有之,一是独指“多权略”。

若武则天真的像太平公主那样具有丰腴的体态和饱满的面貌,那么她的个头也应该是较高的,否则一个体态丰腴个头又不高的女子,其“媚”又从何说起?

《唐史演义》中说,武则天初入宫时,唐太宗知道她的“芳龄不过二七”,但“身子恰已颀长,仿佛有十七八岁形景”,似乎证实了她的身高。

唐朝笔记体小说《朝野佥载》卷四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懿宗形貌短丑,故曰“长弓短度箭”。周静乐县主,河内王懿宗妹,短丑;武氏最长,时号“大歌”。

懿宗就是武周朝河内王武懿宗,是武则天的堂侄,静乐县主是他的妹妹,他们兄妹的身材都为“短丑”,有人据此推断,武氏家族人的个子都不会多高,而“武氏(指武则天)最长”,则可能是个例外。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这种推断未免太有些不负责任,因为当时的情形是在酒宴之上,在场的就有武懿宗兄妹和武则天,当然还有那个做诗的张元一,或许还有其他人等。“长弓短度箭”就是张元一嘲讽武懿宗的诗句,另外他还写了一首诗讥讽静乐县主长得矮,引得武则天大笑。

这是一个即兴互谑的场合,与武氏家族的遗传基因无关,即使武懿宗的兄妹的个子不高,也不能说明武则天家人的身材短小,毕竟他们啥只是武则天的堂侄和堂侄女。

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武则天的容貌并没有可信的图画资料流传下来。刊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历代古人像赞》中有一幅武则天的画像,却把武则天画得阴阳怪气,画像上的“赞词”竟然是:“屠虐宗支,毒害忠良,攘窃神器,淫秽纲常。”可见这幅画像的作者对武则天是怀有极大成见和偏见的,况且服饰上也有很多和唐朝不符合的地方。所以这幅画像应该是作者站在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基础上对对武则天的“污名”之作,并非她的真容。

除《历代古人像赞》中的这幅画像外,唐代著名大画家张萱的《唐后行从图》中的“唐后”也被认为是武则天。张萱是唐代人,基本生活于武则天同一时代,他的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武则天仪仗出游皇家御园的情景。画中围绕的主要人物是皇后武则天,其身着宽袍大袖,衣着华丽富贵,头戴龙凤冠,的确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武则天的体态特征。但这幅画的年代和作者至今尚有争议,有人根据其中出现的太湖石以及竹子的画法,怀疑《唐后行从图》可能是代宋以后的作品,而且这幅画也没有题记文字,因此画中的人物是否就是武则天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既然从图画上不能确定武则天的真容,那么从其它表现形式上是否可能确定呢?所以又有人脑洞大开,说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其面部形象就是根据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

从龙门石窟石壁上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的内容上看,卢舍那大佛是在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唐高宗下令修建的,其中还有“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的记载。

关于修建这尊大佛的缘由,这里有一个传说:

有一年,大概就是公元672年吧,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洛阳皇宫紫微城中。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皇后相貌端正,雍容华贵,实有菩萨之仪态。”

女人都是都是喜欢被人夸的,武则天听了高宗的话,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但她并没有把这高兴表现出来,而是停止了梳妆开始低头抹泪。高宗非常吃惊,怎么我夸你还把你夸哭了呢?忙问说:“皇后为何突然如此悲伤起来?”

武则天装模作样地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

高宗这才知道皇后悲伤的原因,安慰她说:“这有何难?朕命画工为皇后作一幅精美的画像,这样不就能够流传于后世了吗?”

武则天幽幽地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又怎能流传千年?”武则天这样一说,高宗可就有些挠头了,想了半天想不出有别的法子,只得问武则天:“画像不能流传千年,那该如何是好呢,皇后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武则等的就是这句话,她止住了抽泣,对高宗说道:“陛下说臣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为臣妾开窟雕像?这样虽经千年,也不会磨灭。”

唐高宗恍然大悟,说:“此法甚好!”于是一面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大卢舍那像龛。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助脂粉钱二万贯”。

大佛像雕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在梵语里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后来武则天做了皇帝,为自己取名为武曌中的“曌”字,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想必就与卢舍那的梵语寓意有关。

因此,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

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史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我们也无法肯定这尊大佛就是武则天真实的容貌神态。

然而日本人对此似乎深信不疑,据说,当时的日本光明皇后对武则天非常敬仰,当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雕刻成功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光明皇后力劝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公元740年,圣武天皇命人在奈良(今日本平城京)东大寺也建造了一座卢舍那佛铜像。

武则天有没有画像,武则天的真实容貌有吗

而唯一以武则天为原本的塑像,供奉于四川广元皇泽寺中,但是这座塑像的原件已经损坏,现存塑像是后世翻修的。此像在翻修的过程中是否保持了原像的容貌神态已无可考证,虽然如此,这座塑像也应该最接近武则天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