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时间:2023-07-20 09:46:1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史学研究者们竟因此罗列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秦始皇为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史学研究者们竟因此罗列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秦始皇为什么不多不少地铸造了二十个金人?金人本是用天下以铜为主的兵器熔化所制,为什么要说它们是“金人”?十二金人的高度和重量是多少?形态怎样?秦朝灭亡后这些金人下落如何?

其实这些问题大多应该属于专家们研究的范围,我所感兴趣的只有两个,所以就事论事,无白书生在本文中只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为什么会产生铸造十二个金人的念头?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专家们的解释吧。

有人认为,“十二”是一个很奇特的数字,这个数字具有着非常的寓义,它几乎包含我国古代关于“十二”之数的所有信息。

首先,十二个金人与我国古时的十二地支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以叫做地支,是因为古时的人们把大地分成十二支,也就是说,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

十二地支各表示一个方位,其代表的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称为“四面”。以这四个方向为基准,又分出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和“四面”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四面八方”之说。而“四面八方”中的“四”和“八”两个数字加在一起也是十二。

由此,专家们认为,十二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就是大地,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处于天之下,实际就是意味着天下,而秦始皇所建立的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个金人的寓意指的就是“天下统一”。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其次,我们都知道的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一年就有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

把空间上的四面八方,与时间上的一年四季的往复合在一起,“十二”这个数字既代表了天下统一,又代表了千秋万代的传承。这不正是秦始皇所希望的“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美好愿景吗?

这种观点应该说是很有道理,但遗憾的是缺乏历史的依据,不过是后人们的揣测而已。

其实秦始皇在铸造十二个金人时未必会考虑这么多。通过查阅其他史料,竟然发现了秦始皇之所以铸造十二个金人的秘密。

这应该从春秋时期出现在中原地区的几个长狄人说起。

长狄,也称作“长翟”,还有一种称谓叫鄋(sōu)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国语·鲁语》中说他们是防风氏的后人,“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属于巨人一族。

春秋时期,以一个名叫侨如为主的几个长狄人,跑到中原国家来捣乱,由于他们是身材高大的巨人,没有人能够制服得了他们。后来鲁国有一个叫叔孙得臣的勇士,此人箭法非常了得。有一天长狄等人在鲁国为害时,被叔孙得臣遇到,一箭射中了老大侨如的眼睛,然后被一个叫富父终甥的勇士,用戈刺穿了他的喉咙,并将其杀死。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此事记载于《左传·文公十一年》:“富父终甥椿其喉,以戈杀之。”

被杀死的这个侨如,死后他的身子竟占了九亩的地面,把他的头斩下来放到马车上,那高高的眉棱竟然超过了车辕。

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另外几个见侨如被杀,非常惊惧,便分散逃跑。结果,一个叫缘斯长狄人的在宋国被擒住,侨如的弟弟焚如逃到晋国,也被晋国人捉拿,荣如在齐国被当地人杀死,还有一个简如在卫国被擒获。

从那以后,长狄便不敢再来中原作乱。直到秦始皇时,长狄人又出现在中国北方的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一带。

《博物志·异人》中记载,这次来的共有十二个人,据当时的目击者描述,他们都穿着胡人的衣服,身材都在五丈以上,他们的足迹也足足有六尺多长。但是他们只出现了没有多长时间就不见了,也没有惹出什么事端。

又据《水经注·河水》记载,当时,临洮的官员把此事报告给了秦始皇,秦始皇“以为善”,觉得这是一种祥瑞的征兆,便把讨灭六国时收集起来的天下兵器销毁熔化,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其形态就是长狄人的模样。

《汉书·五行志》和《淮南子·汜论训》中对此事也有记载。

从此处看来,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并没有什么“统一天下,千秋万代”的寓意,原来只是以为长狄人的出现是一种祥瑞!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铜人放置在阿房宫前殿的宫门前,各重二十四万斤,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说是“重各千石”。秦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6.26克,也就是现在半斤多一点的样子。这样算来,一樽铜人大约在六万斤左右,只相当于《水经注》中所说的四分之一的重量。

而且在其他史料中,还有“各重三十四万斤”的说法。由于史料上的记载不一,这个也确实无法考究,所以只在这里简单一说。

当时人们把铜人称为“金狄”,并在他们胸前刻有“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的铭文。也有史料中说是铭文刻于身后。

铭文是由丞相李斯所撰,由大将军蒙恬书写,可见秦始皇对于十二铜人的重视。

汉朝建立以后,把十二个铜人迁移到了汉未央宫前,因不知其“金狄”之名何意,而改称其为“翁仲”。

翁仲一般指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比“金狄”铜人要小得多。十二个铜人则可以说是巨型翁仲了。

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销以为钟鐻的典故

其实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越族人。相传他身高一丈三尺,勇武异常。秦始皇时,阮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

汉朝一直与匈奴关系紧张,战事频繁,故以“翁仲”来称谓这十二个铜人,想来也有他的目的和意义。

十二个铜人的问题说完了,但无白书生却以为其中传说的成分较多,所以这也未必就是秦始皇铸造十二个铜真正的意义。

本文所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不量留给朋友们去讨论吧。

问题就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中的“销以为钟鐻”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钟鐻”是一种形状像钟一样的乐器,难道秦始皇用天下的兵器,除了铸造十二全金人之外,还铸造了“钟鐻”这种乐器不成?

见仁见智,就看各位朋友的高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