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为什么多次出现彗星,有什么讲究
从天文学的角度说,彗星一种自然的天体现象,因其状如扫帚,又被称作为"扫帚星"或"扫把星"。但在我国古代,"扫帚星"的出现不但在民间被视为不祥与灾难的象征,而且历代帝王更是认为"扫帚星"是有人叛逆或是有大事发生的预兆。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在他的《远游》一诗中就有:"揽慧星以为旍(jīng同旌)兮,举斗柄以为麾"的诗句。《淮南子·兵略训》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彗星出现的记录,记述的是周武王伐纣时就曾有彗星出现,结果是周武王灭了商朝而周朝建立。
《史记·天官书》记载:"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而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从秦始皇七年至十三年,六年时间彗星多次出现。那么在这期间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呢?
1、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这一年是公元前240年,秦始皇即位第七年。仅这一年彗星就反复出现,先是出现于东方,继而又在北方出现,到了五月,彗星在西方再一次出现。
这三次彗星出现之后,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秦军因此回师进攻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蒙骜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他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至于蒙骜投靠秦国的原因,《史记》中并没有为蒙骜专写传记,所以记载不详,关于他事迹的记载,只散见于其它传记之中。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和蒙毅都是秦国名将和重要大臣。
蒙骜一生战功累累,《史记·秦本纪》记载,使秦庄襄即位之初,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并取得胜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巩二城给秦国,秦国在那里设置了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阳东北)。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但是《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的却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秦于此设置三川郡。这两处记述明显不一致。
秦庄襄王二年,即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从而平定了太原。紧接着,公元前247年,蒙骜又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阳曲),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件发生于秦庄襄王三年的战事,在《史记·蒙恬列传》却又被记载为秦庄襄王二年。想必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对各国的史料进行整合时而忽略了时间上的前后一致。
在同一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蒙骜率军解脱困境撤离。这大概是蒙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在这以后,蒙骜多次领军出征,而且战功显赫:
秦王政即位那一年,赵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了叛乱。
秦始皇三年,即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一举夺取了十三座城池。
同一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直到第二年(公元前243年),终于攻取了魏国的氏篸和有诡两邑。同年,魏公子无忌去世。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多次出现,蒙骜战死,时年约七十多岁。《史记·蒙恬列传》中对于蒙骜之列记载得也非常简单:"始皇七年,蒙骜卒。"
蒙骜死后,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十六天,不久,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去世。但是此次彗星出现所带来的凶兆还没有完,秦始皇八年,他的弟弟安成君成蟜反叛,同年,又出现了"河鱼大上"的怪象,不知这又意味着什么。
2、 九年,彗星见,或竞天
秦始皇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8年,天上又出现了彗星,有时划过整个天空。这一年,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嫪毐之乱。
关于嫪毐这个人,无白书生曾专门写过一篇题为《嫪毐就是嫪毐的真实姓名吗?"大阴人"其实是一种讽刺性双关》的文章,质疑过他的姓名的真实性,但并不否定嫪毐在秦朝历史上的存在。
嫪毐其实就是一个市井小人,他之所以能够在秦朝的历史上"风光"一时,这都是吕不韦所为。
很多人都认为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似露非露的向人们暗示过,却又没有直接言明,所以就引起了后人对于秦始皇生父问题的争议。
《史记》中对于秦始皇生母赵姬的记述也有些混乱,《秦始皇本纪》中说她是"吕不韦姬",《吕不韦列传》中又说她是"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后来她又成了"赵豪家女"。之所以说混乱,是因为我实在弄不明白,赵姬既然一个"赵豪家女",怎么会成为一个歌女或舞女?又如何做了吕不韦的姬妾?而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赵姬则又多了一个"邯郸名妓"的身份。
然而不管赵姬的身份如何,她和吕不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赵姬带着嬴政回到秦国之后,曾经和吕不韦一度旧情复燃,然而吕不韦出于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虑,又因"太后淫不止",又恐"祸及己",于是"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并假称已经做过"腐刑",拔去眉毛和胡子,把嫪毐献给了帝太后赵姬。太后竟"绝爱之"。
嫪毐因此被封为长信侯,且事无大小都是由嫪毐决断,其权势眼看着就要超过相国吕不韦。《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从一个市井小人到封为列侯,嫪毐可谓是一步登天,权势在握,仗着帝太后宠爱,竟以秦始皇"假父"自称。其实《史记》中并没有出现"假父"一说,汉代刘向在《说苑·正谏》第一次提到"假父",说是嫪毐有一次喝醉了酒,和人争执斗嘴时,瞪着眼睛叱责对方说:"吾乃皇帝之假父也。"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口出此言竟然没有想到后果。结果,嫪毐"诈腐"与太后私通淫乱并生有二子的事情被人告到了秦始皇那里,这其中又增加了嫪毐与太后商议说等皇帝去世之后,就立他们的儿子继位的阴谋。这虽然有添油加醋之嫌,却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于是始皇帝大怒,把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并"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把嫪毐的舍人家奴该判刑的判刑,剩下的全部发配到蜀地。
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长信侯毐作乱",大概就是与有人告发他与太后淫乱后宫有关,他要先下手为强,所以才"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带人欲攻蕲年宫。不然的话,嫪毐或许是没有理由"作乱"的。
3、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在嫪毐之乱的同一年,彗星再一次出现于西方,接着又在北方出现。这一次出现的时间比较长,从北斗星以南连续出现了八十天。
这次彗星的出现,《史记》里没有记载发生了什么大事,倒是在彗星出现之前,发生了一种天气乱象。时令已经到了孟夏四月,但天气却非常寒冷,竟然有人冻死。同时,杨端和攻打衍氏邑。
除此之外,这次彗星出现八十天的第二年,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事件的牵连而被罢免了职务,并由此而发生了"逐客运动"。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并没有交代秦始皇下"逐客令"的原因,司马迁只是非常突兀地写下了"大索,逐客"四字。
而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则记载秦始皇逐客的原因,是由于韩国人郑国被作为奸细来秦国说服秦始皇修筑郑国渠,以达到弱秦、疲秦的目的。后来被秦始皇发觉,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建议秦始皇"驱逐诸侯人来事秦者",理由是这些人"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其实,秦始皇逐客或许是由此引起,却也有可能把吕不韦和嫪毐的事情考虑了进去,因为这两个人也是"外国人",尤其是嫪毐之乱,在秦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此,秦始皇才下令逐客。
巧合的是,李斯也正在驱逐之列,因为他也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他是从楚国投奔到秦国来的。当时李斯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如果秦始皇的逐客令得以实施,那么他的所有的努力和已经拥有的一切都将成空。因此,李斯便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秦始皇中止了逐客令,李斯终于保住了官位,并被提升为廷尉。
在以后两年里,秦将王翦与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合为一军攻打邺邑,夺取了九座城池。吕不韦在河南封国服毒自杀。
吕不韦死的那一年,天下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了雨。
这些事情虽然不大,却也未必和彗星连续出现八十天没有关系。
4、十三年,正月,彗星见东方
秦始皇十三年,即公元前234年正月,东方又出现彗星。秦将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国大将扈辄,并将十万俘虏斩首。第二年(公元前233年)十月(秦历以每年十月为一年之首),秦军从平阳攻击赵国军队,攻占了宜安,从而平定了平阳、开城等地。这一年,韩非死于云阳。
公元前232年,发生了地震。秦国两路大军,一路取邺县,一路攻太原,占领了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秦军接收韩国南阳一带的土地,命内使腾代理南阳太守。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
秦始皇十七年,擒获韩王安,设置颖川郡。这一年又发生了地震,而且秦始皇的嫡祖母华阳太后去世,同时全国发生饥荒,但具体原因不明。
这是此次彗星出现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虽然没有发生在当年,但民间自古就有"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或灾难未必会在当时就发生。
从此之后,直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彗星又一次出现在西方,次年,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并迁移贬谪的人戍守南越地区。
5、最后的话
以上所述,是不是就意味着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种种灾祸就一定会有彗星出现?那倒不一定。但在历史记录中,每一次的彗星出现几乎都会预示或伴随着各种灾难或大事的降临,因此古人便认为彗星的出现乃是一种不祥之兆,所以对彗星更普遍的叫法就是"扫帚星"或是"扫把星"。
有意思的是,"扫把星"在民间还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它通常指的是会给人或家庭带来灾难或厄运的女人。为什么主要针对的是女人?这大概与姜子牙封神时把他的夫人封为"扫帚星"有关吧。
看来古人对"扫帚星"的认识还是比较有先见而且比较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