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时间:2023-07-20 10:29:2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秦国的历史一直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很多人试图拨开迷雾,寻求真相。然而迷雾仍然是迷雾,真让人有些晕头转向。无白书生不是历史学家,也曾斗胆写过几篇关于秦朝历史的文章

秦国的历史一直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很多人试图拨开迷雾,寻求真相。然而迷雾仍然是迷雾,真让人有些晕头转向。无白书生不是历史学家,也曾斗胆写过几篇关于秦朝历史的文章凑个热闹。今天索性又写了一篇,只求抛出这块砖去,能引来诸多玉石。若真能如此,我可就赚大了。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三后鼎立“局面的形成

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回到秦都咸阳,并在吕不韦的授意下,特意穿着楚国的服装去见养母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她对异人说,我是楚国人,既然做我的儿子,以后你的名字就改为子楚吧。这样,子楚就正式做了王太子安国君的法定继承人。子楚回到咸阳,第一个见了华阳夫人,并得到华阳夫人的赐名。接下来他需要拜见的人物除了刚刚认下的父亲安国君,还有他的祖父秦昭王。而他的生母夏姬,应该是他最后拜见的一个人。因为夏姬的身份比前几位低,在古代,身份和等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能决定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乃至一族人的命运。从人伦上来说,母子关系当是最为亲近的,子楚在赵国做人质这么多年,他也不可能不想念他的生母,但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他不可能第一个去见他的生母夏姬。

史书上对夏姬的记载很少,只是说她是安国君众多夫人当中的一位,她虽然是嬴异人的生母,但在生下子异以后多年来却得不到安国君的宠爱,一直被冷落"无宠"。嬴异人小的时候,有儿子在膝下承欢,母子相依为命,她的后宫生活多少还有一些欢乐和安慰。但自从异人被送到赵国做人质之后,她就成了一个在孤独中郁郁寡欢的女人。

当嬴异人以太子继承人的身份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即使他已经被改名为子楚,但对她来说也充满了劫后重逢的激动和喜悦。"母凭子贵"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潜在法则,所以夏姬的身份和地位,也将随着子楚为太子继承人的确立而产生巨大的翻转和变迁。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但是她以后的生活仍然会小心翼翼,因为她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华阳夫人带来的。而此时的华阳夫人却已经成为子楚名正言顺的母亲,即使不是亲生,却也合乎王室的制度。也就是说,华阳夫人和安国君认子楚为子并把他立为继承人,在当时的秦国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效力。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秦昭襄王崩逝,父安国君嬴柱即位,是为孝文王,子楚正式做了王太子。赵国利用孝文王即位的契机,将子楚夫人赵姬和儿子嬴政送回秦国,以缓和秦赵两国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这时嬴政已经九岁,距离异人逃出赵国邯郸整整过去了六年。

至此,秦朝历史上有记载的三个女人俱已到位,"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局面或将开始。

孝文王即位时已经五十多岁,身体衰弱,正式即位三天就死去,子楚即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以后,养母华阳夫人被尊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为夏太后,而嬴政的生母赵姬在赵国时就已经被异人封为了夫人,这时也名正言顺地成为秦庄襄王的王后了。

两宫太后的局面正式形成。这样,在咸阳的秦国宫廷之中就有了两位太后,再加上王后赵姬,就形成了以庄襄王嬴子楚为中心的"三后鼎立"的局面。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赢子楚娶了一位新夫人

庄襄王子楚在位期间,"三后"尚不可能有明显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华阳夫人虽不是庄襄王的生母,却也是给了他政治生命的人,说白了,若没有华阳夫人,也就没有庄襄王子楚的今天。孝文王嬴柱虽然在位仅三天就薨逝,但是华阳夫人在秦王室中的政治地位却没有人可以撼动,这不仅是因为她是秦王室法定的太后,而且她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楚系外戚集团。这个集团的势力虽然在宣太后去世之后有所消弱,但仍有昌平君、昌文君、阳泉君以及华阳夫人的姐姐等坚强的后盾,因而目前仍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另外一股势力出现。

夏太后虽然是庄襄王子楚的生母,但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今天有的变化,都是拜华阳夫人所赐,所以此时她对华阳夫人可以说起码在表面上是心存感激的。即使她有内心里有一些不平衡,也得隐忍下去。

而赵姬可以说是初来乍到,她的庄襄王夫人的身份也得到了华阳夫人的认可,这时赵姬和华阳夫人之间根本不可能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在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内,"三后"之间应该是相安无事。

但是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考虑,那就是嬴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回来之后,直到赵姬带着嬴政回到秦国的这六年时间内,已改名为子楚的嬴异人有没有再纳娶另外一位夫人。如果有,那么她又是什么样身份的女人?

秦庄襄王子楚生于公元前281年,那么他是哪一年被送到赵国做人质的呢?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无白书生猜想,嬴异人被质于赵起码应该在他成年以后。按照后来秦始皇发布的《秦律》,男子的成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高要达到五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40厘米左右;二是要年满十五岁。这和我们现行的未成年的标准基本相似。虽然嬴异人去赵国做人质是秦始皇以前的事,但秦始皇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肯定会用秦国以前的法律规定作为参考。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异人应该在十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65年前后就被送到赵国去了。而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异人回国是在公元前257年,那时异人二十五岁,嬴政虚年三岁。这样就和后来的时间吻合起来了。

从情理上来说,子楚回国后的这六年时间里,既然已经被确定为太子继承人,那么华阳夫人第一要考虑的可能就是要为子楚再娶一位夫人,同时她也最具有这一资格。虽然华阳夫人已经知道了有赵姬和嬴政的存在,然而赵姬母子生死未卜,即使她以后能够回到秦国,但是为作为太子继承人的子楚再纳娶一位夫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况且子楚当年已经二十五岁了,华阳夫人也极想得到一个拥有王室正统血脉的后继人。

子楚对华阳夫人的决定肯定不会拒绝,他必须做一个乖儿子。然而华阳夫人还必须考虑到另一个人,那就是夏姬,毕竟她是子楚的生母,在儿子的婚姻大事上,她的选择资格也不能被剥夺。

或许就是在这件事情上,华阳夫人和夏姬之间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了嫌隙。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她为了巩固并延续楚系外戚势力的地位,必然会优先考虑从自己的母国楚国为子楚迎娶一位夫人。而夏我们虽然不知道她是哪国人,但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必然会想到从本国的王室贵族中为儿子选取夫人。

成蟜是谁?

两位太后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目的,这样一来,自然会产生分歧,有分歧就会有裂痕,但因为有她们共同的儿子、庄襄王子楚在中间平衡着,所以还不至于产生过激的矛盾。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两位太后最终有一位做出了让步,而且子楚也迎娶了一位夫人。为什么这样肯定?因为如果子楚没有再娶的话,《史记·秦始皇本记》中"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的记载又从何而来?这里"八年"指的是秦王嬴政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39年,"王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由此看来,秦始皇确实有一个弟弟,而且这个弟弟也绝不会是赵姬所生。

赵姬和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51年回到秦国,即使赵姬是在当年生下了成蟜,那么到公元前239年时,成蟜也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能带兵"击赵"而且"反"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子楚回到秦国不久,就在华阳夫人或是夏姬的张罗下另娶了一位夫人,而生下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长安君成蟜。

如果赵姬和嬴政没有从赵国归来,成蟜就将取代嬴政成为子楚的第一继承人,这样,秦国的的历史将会被改写,而秦嬴政的一生,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但是我们并不能确定子楚新娶的这位夫人究竟是哪国的公主,也不能确定两位太后究竟是哪一方在什么情况下作出了让步。在证实子楚在逃离赵国回到秦国后又迎娶了一位夫人的同时,华阳夫人和夏姬之间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后来赵姬回国,还带来了子楚的亲生儿子嬴政,这个赵国的女人似乎对两位太后都构成不了威胁,三个女人在支持庄襄王子楚上是一致的。而且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继承人嬴政,因而华阳夫人和夏姬同时在赵姬和嬴政身上找到了平衡点。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秦始皇不再立后

既然我们说赵姬是华阳太后和夏太后之间的平衡点,为什么后来又会出现"三后鼎立"的局面呢?

庄襄王子楚在位三年就死了,十三岁的长子嬴政继秦王位。那么赵姬又成为太后了,称为帝太后,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则成了太王太后。但是赵姬不会永远做两位太后之间的平衡支点,庄襄王在位的时候可以,现在则大不相同了,因为她现在也成了太后,所以她要把这个点独立了出来,从而形成了三足之势。但这三足之势并不相互对立,而是一种新的平衡,这个平衡的中心却是秦王嬴政。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嬴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还没有成年,不能亲政,只能委政于大臣。那些大臣除了吕不韦之外还有谁呢?可能还会有李斯、蒙骜、王齮、麃公等老臣。但是两太王太后和一位帝太后的作用我们可以忽略吗?我想是不能的。

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华阳太后和夏太后以及帝太后辅政的记载,但是她们都将会对秦嬴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赢政的处境可能比他父亲还要艰难,因为他要同时面对三人个女人,并在她们中间维持这三点的平衡。

我想这也许就是秦始皇没有立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从春秋至战国,那一时期各国王室通婚和各国王族间的婚姻,多带有政治目的,有时竟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运势。况且王室之中因王后的废立和太子封立而发生的流血悲惨事件屡见不鲜,外戚专权在秦朝以前的历史上也屡屡发生。这应该是秦嬴政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秦始皇不能得罪的三个女人,秦始皇为什么一生未娶

在这种情形之下,秦嬴政究竟立谁为后就显得格外重要,三位太后之间围绕秦王嬴政立后问题上的明争暗斗或许由此开始。秦嬴政为了三太后之间的平衡不被打破,也为了避免秦国王室步入内宫乱斗的后尘,于是决定永不立后,也不册立太子。所以《史记》中对于扶苏,也只是以"长公子"称之。

随着夏太后和华阳太后的相继去世,”三后鼎立“的局面彻底打破,而这时又发生了嫪毐叛乱事件,有专家分析秦始皇由此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后来仍然没有立后。

仍然是谜

《史记》中不但没有关于秦始皇立后的任何记载,对秦二世胡亥是否立后也是只字未提,是不是秦始皇已经立下了从他开始后世不再立后的规矩呢?似乎也有这种可能。

经常能看到关于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后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文章,但不曾有任何定论,所以至今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