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废了刘辩,董卓废掉的是刘协还是刘辩
前面我们说到(参见《袁绍为什么要邀请董卓等地方将领进京》),袁绍邀请董卓等地方将领进入洛阳,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力量。然而,袁绍没有想到的是,董卓进入洛阳之前,何进方与宦官方发生了火并,这就导致事实上率领文官的袁绍家族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握有重兵的董卓相抗衡,董卓彻底攫取了当时中央的统治权。
董卓在获取了中央的统治权之后,与建议邀请自己进京的袁绍家族迅速分道扬镳。而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废掉当时的皇帝刘辩,改立刘辩的弟弟刘协。
董卓为什么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呢?《后汉书》中对此的解释是,董卓认为刘协更加贤明,同时自己与曾经支持汉灵帝立刘协为太子的董太后同族,所以想要立刘协为帝。不过,从当时的情势分析,董卓废立皇帝的原因可能是另外三个。
第一个同时也是最明显的原因是确立威信,董卓是外地将领,虽然也做到并州牧这样的官职,但是在中央的影响力较小。在两汉时期,废立皇帝一般是相国或者大司马、大将军的职权,废立皇帝,能够极大地提升董卓的威信。
第二个原因是清除异己,尤其是何进的残党。刘辩是何进的外甥,同时也是何进势力的真正核心。通过废立皇帝,可以看出朝廷中是否有何进残党,同时也能够趁机发现不愿服从自己的人,可以说是东汉版本的"指鹿为马"。
第三个原因是做篡位的试探。此前,两汉历史上只有四次废立皇帝,且都发生在西汉。第一次是吕后废掉前少帝立后少帝,第二次是周勃等人铲除吕氏宗族势力后,废掉后少帝立汉文帝,第三次是权倾朝野的霍光废掉昌邑王改立汉宣帝,第四次是王莽废掉汉朝皇帝称帝。这四次废立中,除了周勃等人以外,吕后、霍光、王莽等人都是权倾朝野。虽然只有王莽最终实施了篡位,但另外两个家族也都有同样的能力。董卓行废立皇帝,能够在树立自身威信的情况下进行篡位的试探。
董卓废立皇帝之举,无疑引起了袁绍家族及其他文官的不满,并引发了袁绍与董卓之间直接的冲突。不过,董卓为了安抚袁绍家族,让袁术当了后将军,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让袁绍家族有了反抗董卓的资本。
从当时及之后的情况来看,废帝给了地方诸侯足够的借口讨伐董卓,但是从后来诸侯的借口和实际走势来看,杀掉废帝、劫夺天子等种种行径并不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董卓的败亡主要要归结于其残暴不仁、军事调遣的失败,以及吕布的叛变。那么,董卓又是如何走到众叛亲离的呢,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