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国的寺和庙的区别
佛教,一个在中国存在历史悠久的教派。因为古时封建等级森严,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普遍信仰有来世,福报的佛教,而佛教也因此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但佛教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尼泊尔,在汉朝时才得以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而据《佛说造塔功德经》所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因此,我国佛教文化也是十分浓厚的。但是关于佛教,却有一个许多人都不知道的真相。佛教驻扎之地,我们通常都称其为"某某寺"或"某某庙",前去烧香拜佛的人也总是说自己去寺庙里还愿如何如何。但是,寺庙这二字,其实早在佛教传入前便存在了。而且那时的寺与庙,本质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二者并不可混为一谈。
第一、分析"寺"的含义。
在现在来看,"寺"通常都是佛教僧众居住的地方的代称,比如杭州的灵隐寺或者河南的少林寺等等。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寺"的存在。在"寺"存在的早期,其本身并没有与宗教发生过密切联系。在《说文解字》中,对"寺"的含义有以下的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除此之外,"寺"更有含义为:治也,官舍也。简而言之,寺原本的意思是官署办公的地方。而若观察"寺"字的组成结构,我们不难看出,其是由"土"与"寸"两字组成。而寸土之地亦属君主,因此"寺"字也就理应为臣服于君主、为君主效力的办事机构。而到了秦朝时期,"寺"也就常常意指为官员任职之所,例如鸿胪寺,大理寺等等。
而"寺"的读音又通"侍",因此寺的含义也有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之意。也因此古代才会有"大理寺"的存在,其类似于法院,负责审理刑狱案件。而大理寺存在时间也十分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存在。而寺字此时尚未有其他的意思,仅有官员任职,审理刑狱案件之意。但到了汉朝时期,寺的含义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公元64年,相传汉明帝刘庄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高6丈,来自西方的僧侣在殿庭前环绕,而刘庄为之震惊,随即惊醒。而第二天刘庄便在早朝时说与大臣,并寻求解梦。而此时博士傅毅便说道:"西方有神,称为佛,您梦见的大概是佛。"而刘庄深感欣慰,便派遣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
而到了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便修筑了中国第一座寺庙,而当时负责接待佛教的部门,正是鸿胪寺。也因此这个建筑被称之为"白马寺"。也是从此时开始,"寺"字又多了一层含义,不仅仅指官员任职机构,还指佛教的建筑。而在古代,"寺"的两个含义也并不冲突。
第二、分析"庙"的含义。
上文已经提到了"寺"的来历和渊源,而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庙"的历史。"庙"的历史其实要比"寺"的历史更为久远。"庙"乃形声字,而古文中"庙"又写作"庿",是由"广"与"苗"组成的。而"广"字又与建筑物有关,可见"庙"字本身的含义之丰富。
而据《说文解字》记载,"庙"字不仅可指供奉祖宗牌位、神灵或者历史知名人物的场所,还可以指朝堂之地。只不过这两种意思是先后才有的。据《尔雅》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此时的庙也只含有敬祖尊先,虔诚供奉祭祀之意。而且周朝极为重视礼仪,等级也十分森严。而也因此,庙宇的规模也有所差别。
据《礼记》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到了汉朝之后,"庙"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化,其常被用来追谥、敕封一些重要人物。如"孔子庙"、"关帝庙"等等。而平民百姓丝毫没有建庙的资格。而后来"庙"又增加了供奉鬼神的含义。而后随着道教与佛教的盛行,"庙"字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含义。
而由此来看,"庙"与"寺"二者并非一种的含义。二者从根本来说,是有所区别的。"寺"通常指的是僧侣修行居住的地方,主要供佛教祭祀供奉。而"庙"则是祭祀、供奉圣贤、英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