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三个选择是什么,韩信最后成了什么
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奇功,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异常悲惨的。这一切都应归罪于他的性格,他在权谋上的不成熟和短视。在他人生中的三个重要选择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选择决定了他奇诡卓绝的一生,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无常命运。
第一个选择:项羽还是刘邦
韩信本来在项梁、项羽麾下,因屡屡不受重用选择投奔刘邦。从后来来看,这是韩信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他得以拜将封王均是奠基于此。但韩信的选择并非基于对刘邦的看好,所以后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就是说,韩信之所以选择刘邦并不是因为刘邦太好,而是项羽不好。刘邦不重用他,他同样要逃。韩信的所有选择都是基于当下的情境,并没有考虑到未来究竟谁能够夺得天下,谁又会成为阶下囚。
第二个选择:假齐王还是齐王
韩信在率领偏师横扫北方以后,请示刘邦想要被封为“假齐王”,借以获得管理齐地的权力。刘邦在身边人劝解之后决定封韩信为齐王。这让韩信从大将军(侯爵、刘邦属下)迈向王爵(刘邦同盟诸侯),也让韩信从萧何、张良这样的股肱之臣变成了事后需要诛灭的对手。同时,刘邦虽然出于当时的情势封了韩信,但在内心里一定是对韩信有非常多的猜忌的。当然,假如韩信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后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或者在天下平定后裂土封疆,也不是没有更好的可能。遗憾的是,韩信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个选择:顺臣还是逆臣
天下平定后,刘邦从诸侯共主成为了皇帝。对刘邦威胁最大的就是韩信等异姓诸侯王。韩信则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对于韩信来说,这时有两种选择,一种不太好,一种非常不好。不太好就是成为一个顺臣,反正打不过刘邦,刘邦早晚要收拾自己,那还不如听话,让刘邦抓不住把柄。而韩信并没有这样做,凭借自己功高,做了让刘邦更为不爽的事,给了刘邦借机铲除他的机会。
从以上三个选择来看,韩信在权谋上真是非常短视,他的决策都是基于当时的情境,而没有更为长远的打算。也许韩信是千古崇尚的无敌将军,但他的性格的确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