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缺粮草,诸葛亮北伐成功了没有
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里就专门提到过,军无辎重粮草必亡。可见,在那个时候,粮草的后勤供应就成为了困扰军事行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战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记载着没有粮草造成的惨剧。
首先分析六国征战很少缺粮。
比如说折骸而炊,易子而食的典故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君臣在战役前探讨时,有人就提到秦国牛田水运粮,后勤保障充足,不可抵挡。但是赵王利欲昏心,还是接受了上党,结果在战役过程中,长期的对峙使得赵军粮草不济,只得求援齐国借粮。齐国没有同意赵国请求,赵国最后惨败。粮草不足也是迫使赵国发动反击的一个原因。
不过,在战国时期,作战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境内或者附近,粮草一般容易征集和运输。唯一对其他六国发动征伐的秦国,也是在努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粮食有了保证才发动战争的。
当时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粮食生产的成绩等同作战的成绩,也可以拜爵受赏。所以秦国的农民生产热情很高。再加上秦国采用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也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其次分析诸葛亮北伐经常缺粮。
而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对曹魏进行了北伐。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后,以恢复汉室为己任。诸葛亮对内修好政治,发展生产,扩大军事实力,平定叛乱。对外诸葛亮结好东吴,重新和东吴缔结联盟,共同对抗曹魏。
在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诸葛亮向刘禅上了著名的《出师表》,开始了他漫长的北伐事业。在此之后,诸葛亮一共向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直到最后一次,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才告一段落。
诸葛亮的这五次北伐中,粮草供应是让诸葛亮棘手的一个重大难题。我们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因为粮食缺乏而退兵的就有两次。在第二次北伐中,诸葛亮出斜谷,攻打陈仓。由于魏将郝昭的坚守,诸葛亮在攻打二十多天无果的情况下,粮食耗尽,被迫撤回。
而在第四次北伐中,由于天降霖雨,造成后勤的运输困难。当时在汉中负责诸葛亮后勤保障的李严,没有办法及时将粮食运抵诸葛亮前线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李严只得和诸葛亮商议,最后诸葛亮率军撤回。这件事后来引起的后遗症,就是李严被撤职流放。
再次分析诸葛亮缺粮的主要原因以及他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诸葛亮缺乏粮食的难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方面是粮食的生产和筹集,另一个方面则是后勤运输上的困难。第一个因素,就是蜀国国力较弱,要支撑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确实有困难。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就是因为出兵仓促,没有事先筹集足够的粮食,才被迫撤军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采取了发展农业生产,劝科农桑的办法。诸葛亮以身作则,在成都购置农田和桑树,率领族人,进行农业生产。在诸葛亮的带动下,蜀汉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诸葛亮在发动北伐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准备。比如他在第四次北伐撤退的时候,曹魏将领认为他很快就会发动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就判断,诸葛亮必须要经过三年的准备,筹集足够的粮食才会北伐。后来果然如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在三年后才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
筹集粮草是困难的,可是比筹集粮草更困难的是如何将这些粮草运抵北伐前线。在诸葛亮北伐的路线上,有着一个巨大的地理障碍,那就是秦岭山脉。如果将粮草运过秦岭,就是诸葛亮要面对的巨大的难题。
诸葛亮总是兵出祁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祁山进军道路比较平坦。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后勤运输的困难。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困难,诸葛亮还采取就地筹集粮草的办法。在祁山地区人烟比较稠密,物产丰富,能够提供一部分粮草。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率领军队割取敌区上邽的麦子,大大补充了军粮。
在运输上,诸葛亮也想尽了办法。诸葛亮发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马,用机械的方法来减轻运输上困难。而在运输上,诸葛亮也尽量采取水运的办法,采取多次转运的办法,使得运输的效率大大提升。不过,尽管如此,诸葛亮的粮草问题依然是他感到最困难的问题。
而诸葛亮的对手和他对战的时候,也抓住诸葛亮无法解决的这个难题,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曹魏认为诸葛亮野无所掠,后方运输困难,粮食供应紧张。在双方进入对峙后,诸葛亮一旦粮草耗尽,就只有撤退一条路。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魏军再加以追击,就可以取胜了。
诸葛亮在最后,针对曹魏的这个策略,采取了最后的对策,那就是战场屯田。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因为粮食问题,使得自己的壮志未伸,所以采取战场屯田的办法,来打破这一局面。当时蜀军和当地百姓在渭河平原一起种田,互不干扰,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就这样,诸葛亮解决了粮食的供应问题。但是,天不假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使得他北伐的壮志未酬。在他的军队撤走时,还在当地遗弃了大批的粮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