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如何打赢经济战,曹魏经济政策措施
三国是一个战火纷争的时代,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各地军阀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留下了很多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战争,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军阀之间的斗争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经济上,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领先,也使得曹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整体看来,三国时代的经济水平处于倒退的状态,魏蜀吴三国的经济总量加起来也无法和西汉、东汉相比,而三国之中,经济情况最好的则当属曹魏。经过十九年的东征西伐,曹操统一了北方的九个州,远离战争前线的州郡在平稳的状态下逐渐发展了经济。
董卓乱政以后,曹操在智囊团的建议之下,十分有远见地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之后,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击败了强敌袁绍。但是,官渡之战的胜利来得并不容易,在这场战争中,曹操深刻地认识到了粮草的重要性,以及粮草运输的不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曹操决定,恢复货币的使用,但是天不助他,一方面,曹操下令新铸的货币并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因为常年的乱战,导致长安、洛阳等地的铸币中心被损毁, 铸币的技术大大后退,所以曹操新造的铸币后来都被放到了仓库,没有大规模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向南进军的曹操受到孙刘联军的抵抗,在赤壁败北,随后由此导致的军事、政治上的问题,使他没有余力再分心铸币事宜。
虽然这一次的货币策略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弃稳定发展北方经济的大体方针。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曹操的整个生涯当中,屯田与积谷都是他十分重视的问题,于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北方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足,北方经济也随之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曹魏的百姓大多用布帛、谷物进行交易,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使用两汉的五铢钱,但是等到曹丕即位的初期,北方天灾大旱,谷物欠缺,五铢钱又完全不够使用,所以曹丕下令,停用五铢钱,完全实行实物经济。
但是这样一来,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好管理,比如说,当时的人们用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但是一些人就把谷物泡湿润,增加重量,借此在交换货物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结果这样的做法很快就在社会上大为流传,最终导致谷物贬值,通货膨胀。所以等到公元227年,魏明帝在位的时候,又下令重新修造五铢钱,以恢复社会的经济秩序。这样一来,曹魏一波三折,终于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问题。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再盲目发动战争,而是更加注意节省军队开销,稳定发展经济,随着东吴和蜀汉的日渐羸弱,曹魏却日渐繁盛,仿佛一统天下已是唾手可得。只可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曹魏最终被司马氏所取代,曾经在经济上反复试错,做出这么多的努力和尝试,都成了司马氏建立西晋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