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对中国古代战争有多重要,马对古代人的重要性
四千多年前,苍茫荒凉的蒙古草原上,人类的先祖们将成群的普氏野马驯服。从此以后,人类与马,这两个物种跨越千年的故事便开启了序章。
在中国古代民俗当中,马被列为“六畜”之一,但相比于其他五种家畜,马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更为突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它在古代军事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人们最早将马运用于田猎,随后将之广泛应用于战争,可以说,自从骑兵出现后的任何一场大规模古代战争,以骑马士兵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骑兵部队都是一个军队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古代,一共出现过两次全国性质的学习骑射和饲养马匹的运动,第一次出现在赵国的“胡服骑射”,第二次即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养马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汉族人民为主的中原聚落逐渐朝着世代定居、土地耕种等方向发展,并最终演变成了亚欧大陆东方体量最为庞大的农耕文明,而与之相对的,位于中亚草原的古代民族,由于环境的相对恶劣以及耐耕种土地的缺乏,最终演变为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
这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决定了双方对牲畜依赖上的差别——农耕文明更依赖于适合耕种土地的牛,而游牧民族更依赖于适合长距离奔跑的马。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与待开荒地的减少,两大文明不可避免地在文明的交界地带发生碰撞与交流、冲突与战争。
春秋战国时代,冲突与战争不仅存在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农耕文明的内部,长达三百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出现过大小规模的战争上千次,国家局势也从复杂的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之间的彼此征伐吞并演变成了最后的七国争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的领导者们不再把发展农业生产当作唯一的要义,战争也同样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毕竟在混乱的战国时代,不发动对外的扩张,国家就没有前途可言。
七国之中,赵国的位置偏北,因此这个国家不仅要面临着其他中原国家的征伐,还要抵御位于更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当时赵国的领导者赵武灵王在面对“如何在七国争霸中取得战争优势”与“如何扭转一直被游牧民族侵扰的局面”这两大实际问题时,得出了“学习游牧民族的战争方式,将之应用于中原地区的战争”的结论,紧接着,赵国便发动了轰轰烈烈地“胡服骑射”。
所谓“胡服骑射”,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游牧民族的穿着以适应骑兵作战的方式,再学习骑马与射箭技术,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样的决定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赵国掀起“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赵武灵王夺取了中山国的大片土地,并向北回击匈奴。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以后,中国古代战争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本在战场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战车被淘汰,中国军事史进入了骑兵起决定作用的新时代,而赵国的军事实力也一举跻身战国前列,以至于当时“秦之畏害天下者莫如赵”。再后来,西方的秦国依仗着地大财丰,在马业和弓弩制造方面逐渐占有了优势。公元前223年,秦国骑兵最后追击到代郡灭赵,最终凭借着雄厚的骑兵实力,两年便达到了“秦王扫六合”而一统天下。
一直到清朝国门被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前,马这种动物仍然在古代战场上发挥着作用,从胡服骑射到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养马以克匈奴,再到后世上千年的演变发展,古代骑兵战术不断进步。可以说,马对中国古代战争,甚至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与发展,一直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