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为什么不是奴隶社会,商朝是封建社会吗
按照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产生了奴隶。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买卖。所以这是奴隶社会。
然而按照西方的历史理论,奴隶社会以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奴隶是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力,是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以此标准,中国其实是没有奴隶社会的。
古埃及是真正的奴隶社会,因为金字塔就是由奴隶建造的,也就可以认为,古埃及的文明主要是由奴隶创造的。
中国蒙元时期也推行过军事奴隶制,通过战争从各先进文明中掳掠来的所有工匠,都变成国家的奴隶,进行社会建设。
而在商王朝,所谓的奴隶并不参与社会生产,他们大多数只有一个用途:做“人殉”或“人牲”。
人殉,即用活人殉葬。如商王死后,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数百,最多的甚至达到数千。一般的将军大夫级别,也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从一些考古现场看,即便普通平民家庭,条件稍好者也会有几个人殉。说明此种现象在商王朝时期极为普遍。
人牲,是作为祭品被献给神灵。在商朝时期,人们普遍相信,为换取神明更大的福报,人牲比牛羊等动物更能使神灵感到满意。大量的人牲则比少量的人牲“效果”好。
高山古城人牲坑
作为最大的献祭者、主祭者,商王则负起向诸侯索取人牲的责任。对人牲的等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被打败部落的勇士、贵族、甚至首领,这是优质人牲。
出于对王朝中心及周边地区的稳定性考虑,人牲的来源就要向更边远、尤其是商王朝统治以外的地区求索。于是周人的机会就来了。
周人所处的地区,跟羌人等民族毗邻,当然,关系并不和谐。那时的羌人,是生活在今天中国西部地区诸多民族的统称,内部也分为很多更细碎的分支。
不论何时,何种情况之下,猎捕活人都不是名声很好的事情。为掩盖实情,在周人堂而皇之“征伐”戎、羌等民族以外,又悄然出现一支武装精良、作风彪悍、战力惊人的猎“人”武装。其旗帜上,赫然印着一头虎首猊身、尾巴长长的驺虞(zōu yú)。
虐虞很有可能就是雪豹
从那时起,“驺虞”成了一个传说中的神秘组织,成了羌人的噩梦,成了历史谜题,之后慢慢变成被“瑞化”的异兽,以至于现在提起“驺虞”往往被当作神话传说中的仁兽,说它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
《诗经》有305首诗歌,涉及到打猎内容的共计十四首,其中《驺虞》一篇颇为怪异。诗中说“驺虞”一箭可以射杀五头野猪,却只射母猪和小猪,这跟正常射猎的准则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想一下,为什么不提射杀公猪呢,反而强调母猪和小猪?因为公猪就是活人,不好直接明说。
真是细思极恐!!
其一,用史笔将帝辛变成商纣王;
其二,为维护稳定计,很小程度、很小权限范围内,保留了武官;
其三,组织人员,积极制定《周礼》,美化周人、周族、周王。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睿智如大哲孔丘等,一方面因接受周代以来历史积淀的教育而缅怀周礼的“美好”,一方面积极奔走,还试图将其恢复。如果真要恢复,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成为人殉、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