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何不挟皇权以自重
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宦官干政比较突出的王朝。朱元璋开国后,虽然严令禁止宦官参政,但另一方面,他又废除丞相,天威直达六部,这个举动虽然降低了权臣乱政的风险,却也给帝王带来更重的负担。
大图模式
朱元璋死后,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夺取了政权。正是明成祖时期,朱元璋定下的“内臣不得干政”的祖训被打破,朱棣任用宦官参与政事,例如出使、监军等。而他的子孙把内臣干政进一步发扬,纵观明朝,权阉倍出。到明熹宗朱由校时,大宦官魏忠贤大权独揽,号称九千岁,一时间,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帝王。
大图模式
在此种情况下,魏忠贤既没有选择篡位,也没有挟皇权以自重,效仿唐朝宦官一样拥废帝王,这是很多人不难以理解的。既然已是权阉,为何不敢犯上呢?
其实,无论是哪个朝代,哪怕是宦官再得势,也几乎没有听到太监篡位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就是太监生理上的缺陷。一个无法传宗接代的人,即便是篡位成功又如何,没有后来者继承胜利的果实,再大的欲望也削减了一半。所以,即便是魏忠贤有这样的想法,也大概会被这瓢冷水给浇灭。
大图模式
至于挟皇权以自重,这一点魏忠贤也很难做到,此处就要谈到明朝的制度设计。明清两朝是封建历史的晚期,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唯一能够和皇权掰掰手腕儿的可能就剩个文官集团了,当然,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掰掰手腕儿;等皇帝不顾脸面起来,再多的文官也是白搭。
大图模式
而宦官这个角色,虽然历代帝王都给他们参政的权力,并且在法律上给了他们一定的保障,但魏忠贤这种权阉,其法定权力远远不可能让他大权独揽。因此,所谓的“只知忠贤,不知陛下”仅仅是个幌子,魏忠贤敢肆无忌惮对付文官,本质上还是天启皇帝心意的体现;哪天天启帝看不顺眼魏忠贤,再找个李忠贤、王忠贤也是完全可以的,顶多就是需要一段时间来疏离魏忠贤那一套暗黑系统。这是为什么崇祯这种毫无班底的王爷即位,也能轻易解决魏忠贤的原因,从皇权衍生出来的权力,最终仍然被皇权所掣肘。
大图模式
再退一万步讲,魏忠贤侥幸把天启帝囚禁起来了,他就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吗?也不行。至少文官集团、藩王不会答应,魏忠贤之类的宦官虽然看似地位尊崇,但在当时的文化里,宦官这一角色并不受到社会认可,很多人打心底里对宦官是厌恶的,文官和藩王们也是如此。并且当时社会文化强调忠义礼,尽管个人认为当时文官集团中出现了很多沽名钓誉者,但容忍魏忠贤这样的人携皇权自重,是万万不可能的。
大图模式
如果魏忠贤真的犯上,恐怕这些文官就会和武将联合,直接引兵剿杀魏忠贤;而魏忠贤手里那点锦衣卫之流的势力,还有多少人能够忠诚于他?战斗力又有几何呢?至于那些散布在各地的藩王,能看着你魏忠贤把老朱家的江山拿走,你挟皇权了岂不是会影响到整个朱家人的福利?虽然他们没有兵权,政治权力也不足,但架不住明朝藩王养的好,有钱,完全可以出钱勤王,甚至作为勤王军名义上的领头者也不是不可能。
大图模式
因此,魏忠贤犯上的先决条件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是侥幸挟持了皇帝,也架不住各方势力的攻击,宗族、文官,哪一个都够魏忠贤喝一壶了。除非是魏忠贤想不开,才会放着好好的九千岁不做,去做一个十死无生的反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