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庙号是什么意思,显宗庙号是谁
在历史上,“显”是一个美谥,也即“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在此基础上, “显”用在庙号上,也体现出后人的赞扬态度。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两位庙号为“显宗”的皇帝。
一、汉显宗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四年五月甲申日(28年6月15日),刘庄生于常山郡元氏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刘庄被册立为皇太子。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刘庄即位之后,恢复了被秦朝废除的冕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初服旒冕”的皇帝。刘庄对内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禁后妃家族封侯干预朝政,防范外戚功臣势力;同时治理水患,在黄河沿岸修筑千里大堤,彻底解决了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维持了黄河900多年的稳定。而这,自然是刘庄在位期间的重要功绩。
对外,刘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派窦固出击北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吞并西南的哀牢国,使康藏高原上的白狼等百余国称臣,并从天竺(印度)将佛教引进中原。从整体上来看,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这是东汉王朝的一大盛世。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刘庄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刘庄去世后,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二、晋显宗
相对于汉显宗,晋显宗的名气和成就都相对较低。
司马衍(321年12月-342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
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二十五日,晋明帝去世。闰八月二十六日,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晋成帝,尊奉母亲皇后庾文君为皇太后。司马衍即位时,年仅五岁,由于司马衍年幼,所以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共同参辅朝政。
司马衍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咸康二年(336年),司马衍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咸康七年(341年),司马衍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鸡笼山)。因为英年早逝,晋显宗的成就是有限的。不过,从他即位后的表现来看,其还是希望做出一番成就的,只可惜东晋大权被士族把控,这导致晋显宗无法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