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如何,清朝与英国的战争
中国汉朝以后,由于国力强盛,故自称为“天朝上国”,虽然到清朝之后,逐渐走向衰退,但是长期以来的优越感让清朝统治者不把别的国家放在眼里。对周边小国的俯首称臣倍感优越的同时,对西方国家的邦交并未引起重视。
国外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贸需求很大,所以虽然从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已经有一些西方国家带着各自的新技术产品来到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邦交,但是这时候清朝的皇帝们都还是以天朝身份自居,他们对中国以外的新式武器和新科技完全不感兴趣,所以外国人的热情对中国逐渐冷却。
在乾隆统治年间,据记载,1971年乾隆80岁生日,英国精心准备了给乾隆的礼物,派了使节去给乾隆贺寿,临行还叮嘱使节要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以表示两国的平等。(英国让使节迁就中国,但是不排除英国当时也认为自己是大国)
乾隆一开始接到英国使节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因为在乾隆看来又有一个国家来向他俯首称臣了。(在高宗年间,英国节使有两次热行宫河拜访高宗,都未行叩拜礼,高宗内心也是很不满意,这次给乾隆贺寿要比前面的要更正式。)
但是英国使节却不愿意向乾隆行跪拜礼,弄得场面很尴尬,后来英国使节就说:我行跪拜礼也可以,但是你们中国将来派使者到我英国时,也必须向英国女皇行跪拜礼,实在不行的话,你派个代表向英国女皇的画像行跪拜礼意思一下也可以。但当时使节的条件没有被中国接受,所以使节也拒绝了行跪拜礼,乾隆当然是不开心了,于是要英国使者赶紧回自己老家去,这次中国与英国的和平交涉以失败告终。
后来嘉庆皇帝统治年间,英国第二次派来使节拜访中国,没成想嘉庆比乾隆更硬气,英国使节又碰了一鼻子灰,英国经过两次主动与中国友好交涉都被拒后,便意识到和中国走和平交涉这条路是不通的,在后面,英国也不再对中国平等相待。
所以以后英国与中国的故事,是可想而知双方都不会客气了,接下来的鸦片战争,签署《南京条约》,最初的矛盾也源于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受阻,至于谁对谁错,已经是分不清了,但和平交涉失败之后的英国是完全换了态度,清政府也牢牢地挨了几顿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