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崇洋媚外,现在崇洋媚外的现象
一,近代史后遗症。
近代史上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欺负,被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二,礼仪之邦,热情好客。
中国人一向自诩礼仪之邦,把热情好客当成一项美德。殊不知多数发达国家陌生人之间其实冷漠。
三,不了解外国人。
中国太大了,国土比欧洲还大,人口也比整个欧洲还多。
多数欧洲人开车一两小时基本就出国了,接触和了解外国人的机会很多。
中国幅员辽阔,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接触过外国人,对外国人根本不了解。
到外国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其实多数外国人对中国人都很不友好,他们受外媒的影响,对中国有很多负面印象,比如吃狗肉,不讲礼貌,环境差等。
中国人不知道这些,所以对外国人很友好。
四,嫌贫爱富。
嫌贫爱富是人类的本性。
中国过去很穷穷,多数国家都比中国富。因此,中国人曾经很向往外国,尤其是欧美富国。
五,最重要的原因和根本原因:中国的教育。
总体来讲中国的教育是很成功的,比很多发达国家还成功。
发达国家实行的精英教育,富人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普通大众受到的教育则很差,因此,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素质比普通外国人高很多,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但中国教育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西化严重,带有强烈的亲西方色彩,只说西方的好,不说西方的不足之处。这造成中国人普遍对西方人的认识不够客观,带有天然的好感,崇拜西方人。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教科书上说哥伦布、麦哲伦是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只说他们的好的一面,却没有说哥伦布等人也是海盗,是杀人如麻的殖民者。
哥伦布是热那亚人,从小就励志当船长。当时的欧洲船长,既是海商也是海盗,杀人放火司空见惯。平时做贸易,对外国船有机会就抢。你不抢别国,别国也会抢你,你不抢就吃亏了。当时欧洲的国际惯例就是如此。整个欧洲在以前多年的历史上都是如此。
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欧美才签订协议,各国之间不再相互抢劫。
葡萄牙探险队第一次到达中非西海岸的时候,就抓了一批黑人回到欧洲当奴隶贩卖,这是葡萄牙海外探险的第一桶金。此后,奴隶贸易成为欧洲海外探险的惯例。
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时,也抓了几十个印第安人回到欧洲。在抓捕过程中杀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欧洲人经常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其实是没有把印第安人当人看待。所以,很多拉美国家很反感这样的说法,他们也从没把哥伦布当成伟人,而是当成罪人。
但中国历史教科书采取了欧美人观点。把哥伦布当伟人,还没有提到哥伦布的海盗、殖民者身份。并且还说“哥伦布在身上带着给中国皇帝的国书”,这明显是盼着哥伦布来中国搞殖民掠夺呢。
总之,中国历史在讲西方近代史时不够客观,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法国大革命都只说好的方面,不从好坏两方面来看。对中国历史则一味否定。这让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人的本性,骨子里的歧视有色人种。
2.知识和思想滞后。
中国教育偏重于知识传授,对学生接触和适应社会做的不够。毕业生找工作时通常会面临很多困难,找到工作后经常发现学得知识用不上,或者学得知识已经落后很多了,只能自学来解决问题。
其实,中国教育不光知识滞后,思想滞后更严重,远远跟不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至今中国学校还在教育学生,中国很落后,欧美很发达。其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欧美和日本。
目前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贸易国。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50%以上。
中国政治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地位很高,这一点是欧洲和日本没法比的。中国军事也已经领先于日本和欧洲。
总之就是,美国领先中国的地方还多一些,欧洲各国和日本除了部分科技领域已经和中国没法比了。关键是,中国发展势头更猛,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现实,但在中国教育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导致很多人还在崇拜欧美日。
总结:崇洋媚外有近代史落后的原因,有嫌贫爱富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教育界的知识精英们成长在中国落后的时代,在内心深处本来就亲西方,不经意间在教科书上就显露出来。可以不怪他们怪时代,但现在应该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