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之战为什么会输,富平之战为什么会输
公元1130年9月,富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从交战双方的兵马实力来看,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
南宋精心准备,不惜物力,金朝亦调兵遣将,精锐尽出。
然而,战事一起,南宋兵败如山,一溃千里,最终只保住巴蜀而已,惨败至此,着实令人叹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南宋惨败,原因很简单,不过“人和”二字。
昔日蜀汉得了“人和”二字,便能鼎立三国,称雄一方。
如今南宋失了“人和”二字,只好丢盔弃甲,一溃千里。
南宋的“人和”失在何处?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双方的主帅对比。
南宋派出的主帅是时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的名臣张浚,此人是高宗面前的大红人,建炎三年,宋高宗遭逢苗刘兵变之时,就是他组织韩世忠等人勤王,救高宗于危难之中,事成之后,宋高宗投桃报李,让他“经营川陕”。
虽说有勤王之功,但张浚其实是个文臣,徽宗政和八年时,他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担任的多为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文职,后来虽担任“参赞军事”,但并未真正指挥过一场大战,将富平之战托付于他,就好比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
但,张浚在苗刘兵变中崭露头角之后,高宗视他为肱骨之臣,故而坚持以他为主帅。
相比之下,金太宗又如何调兵遣将?
金太宗不慌不忙,命老将完颜娄室抽调精锐迎战。
完颜娄室是谁?他少年从军,二十一岁便成为部落首领,追随完颜阿骨打抗辽,生擒辽帝,威名赫赫,金睿宗曾赞他“力疾鏖战,以徇王事,遂破巨敌”。
张浚的军事经验在完颜娄室面前,实在不太够看。
主帅的实力悬殊,南宋的将帅关系亦是一言难尽。
大战前一年,张浚便开始广揽英才,他把目光投向了悍将曲端,曲端武将出身,少有才名,《宋史》里夸他“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称得上风流人物,文武双全。
曲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他为人刚愎自用,恃才傲物,对于他的这些缺点,张浚一开始采取包容的态度。
建炎三年九月,高宗怀疑曲端谋反,是张浚“以百口明端不反”,也就是说,张浚拿全家老小一百多条人命为张浚担保,之后更是“承制筑坛,拜端为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
如此看来,张浚的“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简直把三顾茅庐的刘皇叔都甩了几条街了。
按道理曲端应该感激涕零,与张浚生死相随才是。
奈何曲端的战略角度与张浚有着本质的区别。
彼时,金太宗虎视眈眈着南宋那半壁江山,他在东南战事中碰了钉子,准备先取川陕,再徐徐图之。
这样的想法恰好与宋高宗“不谋而合”,这个被金人吓破了胆子的年轻天子唯恐金朝再度南侵,让张浚陈兵陕西,转移敌军的精锐力量。
曲端一心防守,“保疆而已”,若要反攻,“俟十年乃可”,但张浚却要为了高宗吸引火力,曲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妥协,于是从生死之交到反目成仇,也不过一年的光景。
大战之前,张浚将曲端贬谪海州团练副使,撵他去万州安置。
失去了一个强将,张浚还是找齐了五路大军,刘锡、刘锜、孙渥、赵哲、吴玠各领一路,布置于左右两翼,张浚坐镇后方,指望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负于富平之战。
张浚的准备也确实十分充分,他预支了川陕地区五年民赋,以此为军费,征召兵马十八万,号称四十万,浩浩荡荡的开拔,前往陕西富平。
但是,张浚的战略布局却对敌方十分友好。
首先,战场选在富平宽广的平原地区,恰好让擅长骑射的敌军驰骋纵横。
吴玠曾建议张浚登高防守。
张浚看着战场上那一片沼泽,自以为“天堑”所在,金国必定人仰马翻,束手就擒。
驻扎之后,大家又建议张浚先发制人,各个击破,张浚十分“大度”的表示要等金人几路大军到齐,力量壮大了再开打。
好容易等到完颜娄室等人到场,张浚琢磨着可以开战了,完颜娄室又不着急了,闭门不出,暗中观察。
张浚采取了诸如骂街、给完颜娄室送小裙子等一系列做法,终于在大白天等来了他的偷袭。
面对偷袭,南宋五路大军各打各的,互不协调。
张浚束手无策,寄希望于烂泥翻浆的芦苇沼泽,
事实有一小半符合了张浚的想象:金将赤盏晖陷进泥沼,因此丧命,但更多的金兵却用土填沼泽,沼泽的优势荡然无存。
宋金之间短兵交接,流箭漫天。
其实,南宋作为主场,纵然打消耗战,也能将金人耗死,更何况刘锜、吴玠等人皆勇猛有谋,奋勇杀敌。
然而,就在南宋逐渐取得优势之时,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因为五路大军难以协作,被完颜娄室看出破绽,于是柿子捡软的捏,专挑五路大军中的环庆军打。
环庆军主将赵哲见状,效仿马谡,脚底抹油,火速开溜,金人在战线上撕出这样一个缺口,如同饿狼一般咬住不放,又有骑兵彪悍助阵,很快打的五路大军七零八落,丢下一地的尸首和用川陕五年民赋换来的粮草辎重。
富平之战从开始到结束,“自日中至于昏暮”,不到半天的光景,惨淡收场。
战败之后,张浚火速贬了刘锡,斩了赵哲和他的部将,然后上表待罪。
然而,高宗已经心满意足,因为张浚“成功”的转移了金国的兵力,他可以守着杭州的小朝廷,苟延残喘许多年了。他甚至以手诏慰勉,让张浚安心。
张浚果然安然无恙,在第二年以诬告的方式害死了曲端,然后继续做高宗的肱骨之臣,直至告老还乡。
他一生不曾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相反,他在位期间,南宋的重大军事失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权倾两朝,一生荣华,高宗与他,“义则君臣,情同骨肉”,孝宗与他,“倚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张浚死后,哀荣至极,风光大葬,身后荣禄不缺,先赠太保,加赠太师,谥号忠献。
南宋用人至此,如何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