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避暑的,古人的消暑方式是什么
炎炎夏日下,我们现代人类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剧,是多么惬意。这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想古代人们是怎么避暑的呢?那个时候的气候条件和现在差不多,可是没有我们现代社会的各种降温电器,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渡过这漫长燥热的夏季的呢?王公贵族自然不说,他们有各种人力物力消暑,关键是那个时候的平头百姓们都是怎么避暑的呢?
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说,降低人体温度有两个途经——减少发热和增加散热,古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说的就是减少活动减少发热。我们大部分降温的手段还是增加散热这一渠道,增加散热,在古代自然而然会用到扇子了,这个在现在还是很多人用。另外就是——穿少点呗,到了夏天就穿少,这个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自然现象了,不用多说。现在我们就来主要论讨一下古代一些特有的散热方式。
有史记载的最早的散热方式,可以追朔到商朝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冷饮,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在《诗经.七月》之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
到了汉朝时期,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一个人运动,满屋人凉快,这又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至于这个东西,没有出土过实物,只是史料对其有记载,这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到了唐朝时,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唐朝时期,同时也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不知道他们大赚其钱时,有没有想到要感谢一下中国的忽必烈。不过这个故事也是属于野史记载,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到了明朝时候,凉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人已经知道在消暑时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掘井纳凉,天然环保又清爽。后来清朝时期也基本上使用冰块避暑,当然有钱人和皇帝自然可以有避暑山庄等等的消暑利器。
千言万语,古代再怎么好的避暑工具也比不上我们现在的空调。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古代劳动人民能够想出这么多的避暑方式和方法,可以看出,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