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钱树是怎么来的,摇钱树的来历与传说
中国古代,传说有种能生长金钱的神树。有首民谣唱道:"摇钱树,聚宝盆,日落黄金夜装银。"足见世人对此神树的钟爱和向往。清代诗人胡大川援笔写道:"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盼望人间真有这种不断生长金钱的神树。
事实上不可能有这种神树,然而在出土文物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精美绝伦的摇钱树,至少在东汉时期,人们就把它制造出来了,虽然不能真的生钱,但可以"摇钱",这里,先来看看汉墓中出土的两棵摇钱树。
1985年初,四川省三台县灵兴镇出土了一棵东汉时期的摇钱树,青铜质,高188厘米。整棵摇钱树以马猴图案为主,飞燕、鹿、玄武等祥鸟瑞兽作为陪衬,朱雀(古代代表太阳)立于摇钱树顶端,足下有云状枝叶。此外,还站立着一匹天马,翘尾屈蹄,奔腾欲飞。马上跨立着一个回头的羽人,高举着灵芝仙草献给朱雀。整棵树上挂满了铜钱,每枚铜钱皆低垂欲坠,使人禁不住想动手摇摇。
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也出土了一棵摇钱树,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29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干以青铜浇铸,树冠多达7层,顶层饰有风鸟;二层树干与叶合为一体,装饰有西王母、大力士等图案;下部4层插接24片枝叶,分别向四方层迭伸出,饰有龙首、朱雀、大象、鹿、犬及成串的青铜钱币,密密匝匝,繁芜丰茸,散发着诱人的灵光宝气。
摇钱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树,这个传说是怎么来的?传统剧目《天缘记》计了这样一段故事。玉皇大帝之女张四姐思凡下界,与穷苦书生崔文瑞成婚,四姐用摇钱树(又名"元宝树")使崔家迅速致富,引起王姓地主眼红,诬告崔文瑞为盗,被官府捉进大牢。四姐愤而劫牢救夫,与玉帝派来的哪咤、孙悟空等展开大战,由于寡不敌众,被强行收走了摇钱树。后来,经仙女六姊妹的耐心劝说,张四姐与丈夫同回天界,成了夫妻神仙,诸事用不着发愁,可是仍然念念不忘摇钱树,足见这是个好东西。
这类神话故事和传统剧目,还有关于摇钱树的其他说法,多为民间传说。不过,在史料中也有记载。陈寿《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注:"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从已出土的摇钱树实物看,至少在东汉时代,这种"神树"就有了,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都曾出土。可见摇钱树的流行十分广泛。
摇钱树的整体造型和上面所铸的图案,也是有来历的。
从其整体造形来看,系由商代的"神树"演变而来,这种神树的果实就是宝贝,树叶就是金钱,轻轻一摇,满地珠玉,摇落之后,又可再生,财源不断,吉祥昌盛。
那么,神树到底是什么模样呢?《山海经》和《楚辞》记载的神树主要有:圣木、扶桑、若木、灵寿树、珠树、文玉树、不死树等。在古代神话里,所谓"柱三百里,其叶如芥"的扶桑被认为是东方神树。"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此外,还有"状如莲花,光照其下"的若木,被认为是生有不死甘露的西方神树。
摇钱树上的图案,大都是《山海经》中海上三神山(蓬莱、瀛洲、方丈)的种种传说衍化而来,其中的祥草瑞兽,仙人神怪等等,都能在这部神话集中找到根据。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佛像和佛经故事也在摇钱树及树的基座上有了反映。
摇钱树的底座也很有讲究,从出土实物看,大多数为山形底座,即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它以东部的蓬莱和西部的昆仑为主,神树多生于仙山,这就很自然地同求财纳福的摇钱树紧密联系起来。另外,从《山海经》的记载看,昆仑山上有掌握人之长寿的女神西王母,山中长着长生不老的"灵寿树",还有目不暇接的灵芝仙草和白鹤、梅花鹿等,这些梦寐以求的美好景物同摇钱树糅合为一种吉祥物品,置于厅堂,晨昏求富;送人冥界,在彼谋财。不论人间鬼域,都希望得到这种生长金钱的神树。
摇钱树为何兴起并盛行于汉代,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中央政府成功地铸造和发行了五铢钱,且保持了该币币值的稳定。王莽上台以后,推行币制改革,杂用布、帛、金、粟等为币,一些人开始偷偷造钱,引起了货币制度的极大混乱。许多人骤然增加了对于财富的强烈向往,甚至出现了对于货币的崇拜。东汉中叶之后,宗教活动四处蔓延,如西传佛教、张派道教等,都有了一定市场。反映到求财祈福或祭礼方面,摇钱树就成了流行的宗教物品和祭品。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朝廷重新铸造五铢钱,又恢复了这种货币往昔的信誉,人们便把它移植到摇钱树上。
对于摇钱树的崇拜,可说历代不绝,唐宋以后,摇钱树上的铜钱,变为小型金银元宝,作为厅堂的饰品,也变为比较单一的祭品。直到民国时期,在送葬的队伍中,仍可以看到用金银纸做成的摇钱树,虽然它的造形和图案与古代相比有了某些变化,但人们赋于它的任务和期望还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