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杀死日军最多的人是谁
薛岳(1896-1998年),外号“老虎仔”,字伯陵,广东乐昌人,原名薛仰岳,后因崇敬岳飞改名薛岳。抗战期间,身为贵州省主席的薛岳主动请缨,率兵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更以三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将,仅他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余万人。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张治中将军称其为“百战名将”。2005年8月6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抗日英雄谱》栏目介绍了薛岳的抗日事迹。
1938年10月上旬,在武汉战场,薛岳指挥12个师,全歼了日军106师团1万余人(另一说3000余人),取得了万家岭大捷。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曾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新华日报》也发表了《论南当路的胜利》的社论。 为报万家岭一箭之仇,日军不顾大雨滂沱,又是飞机炸、炮艇轰,还违反国际法施放毒气,来势凶猛,在5天内就突破中国守军正面阵地,沿公路大道疾驰南下。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攻占岳阳,兵逼长沙。10月12日夜间,长沙守城官兵在慌乱中点燃大火,历史名城长沙基本被焚毁,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薛岳临危受命,担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并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肩负起保卫长沙的重任。
1939年9月14日,日军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日军精锐部队18多万人,在海空军的配合下直取长沙。大敌当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委会从战略考虑决定弃守长沙。薛岳坚信长沙一定守得祝毅然抗命,电呈军委会,表示誓“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 为了争取蒋介石的军令,薛岳那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直接与蒋通话,表达自己坚决抗敌,死而后已的决心。蒋介石开始还耐心地与薛岳通话,劝他“稍安勿躁,静待时机”,后来看到说服不了薛岳,就干脆不接他的电话了。
第二天宋美龄就给薛岳打电话:“伯陵兄啊,委员长讲过了,你要有这个信心你就在这里打。你这不是抗命,现在委员会重新再下个命令,配合你。”当天,蒋介石果真下了个命令给薛岳:“在长沙打1' 应该说,蒋委员长对薛岳还是大方的,在第九战区部署了包括第一、第十五、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等5个集团军及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共52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游击部队,全归薛岳统一指挥。其兵力之多,居当时各战区之首。一切部署就绪后,薛岳就等着和冈村宁次进行铁与铁的较量。
一战长沙,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的攻势少见其匹
日军从赣西、鄂南和湘北三面发动进攻,打得最激烈的是湘北战常9月18日早晨,日军第六师团及奈良支队集中炮火,向新墙河北岸的守军前线警戒阵地进行猛烈炮击。胡春华营与史思华营拼死抵抗,一场激战由此展开。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日军不断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守军阵地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被毁。战至21日下午,胡春华营几百个活生生的小伙子,只剩下不到50人了。黄昏时分,日军终于攻占了胡春华营与史思华营所在的警戒阵地,两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到了9月24日,日军在飞机和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了新墙河正面主阵地。薛岳当机立断,命主力即刻向汨罗江以南转移,占领第二线阵地。 中国守军有计划地顺利撤退,激怒了冈村宁次。围歼第九战区主力于新墙河畔的预定计划已经落空,冈村宁次只有急令紧追不舍,死死咬住后撤中的中国军队,以求决战。然而渡过新墙河后,被中国军队和民众破坏了的交通道路,使他的机械化优势无从施展,只能在中国军队的屁股后面徒步跟进。
9月28日,赣北、鄂南的部队成功地阻挡了日军助攻长沙的部队,湘北部队也逐步到达指定地区,薛岳觉得在长沙附近围歼日军的时机已经来临,便通晓各部:“候敌进入伏击区域,突起包围敌人而歼灭之。”
冈村宁次特地乘飞机观察战常他从空中俯瞰,长沙城就在眼前,但他的目光停留在幕阜山、九岭山的崇山峻岭时,他隐约感受到其中隐藏着的中国军队随时都要跳出来“捶他”,使他生出莫名的心惊。他顿然醒悟,他的对手薛岳将军并非抵挡不住,其手里还有众多有生力量,足以以长沙城为中心,摆开一个口袋阵,张网以待!而他的各路部队被中国部队冲得七零八落,再这样打下去,部队将被一个个切割、包围、吞没……他竭力克制着怅然若失的情绪,下达命令:“全线撤退!"
薛岳得知日军撤退,马上下达全线追击令。由是全线杀声四起,中国军队猛追猛打,给日军致命的打击。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世界报道。
二战长沙因电令泄露,薛岳要守住长沙的愿望被打破了,然而,打到最后日军却全线撤离
1941年,阿南惟畿接任日军十一军司令官后,制定出一个“加号计划”,决定集中12万精锐兵力,力争歼灭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这一年的9月18日,是“9·18”事变十周年纪念日。阿南惟畿便决定这一天为正式进攻日。 对于日军再次要来攻打长沙,薛岳自然心里有数,但他在判断日军兵力部署及进攻方向上,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认为日军还是按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老套子,从赣北、湘北、鄂南三路进攻,于是“照本宣科”,在军力安排方面,基本上把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敌进攻路线作为己方重点防御方向。由于分散用兵,这仗还没打,薛岳就先输了一筹。
18日晨,日军如期发动全面攻势,当天便突破新墙河防线,如入无人之境,三路队伍齐头并进,直指汨罗江。薛岳思虑再三,一边急电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求增派3~4个军增援;一边急电湘北各部队迅速行动,计划在汨罗江一线与日军一决雌雄。孰知,薛岳下达的作战命令在电波传送中被日军截获,并被破译。 阿南得到这难得的情报,兴奋异常,立即变更原定在湘江两岸消灭中国军队的计划,改在捞刀河以北捕捉我军主力,然后直取长沙。而第九战区的各部队却浑然不知电令已泄露。在接到命令后,马上向各自的指定方向开进,一个个落入了日军早已设好的陷阱。
在第九战区的部队中,有两支王牌部队。这就是素有“泰山军”之称的第十军和以“抗日铁军”闻名的第七十四军。 第十军接到增援命令后,经过三天日夜行军,赶到金井地区,恰好落入了阿南的包围圈。第十军预备第十师、第一九○师先后遭到日军的突然打击后,官兵们奋起反击,但伤亡巨大,其中一九○师师长朱岳重伤,副师长赖侍湘牺牲。与此同时,第十军军部也遭到一股精锐日军的包围。军长李玉堂亲率特务营,舍命向西北突围,一直跑到青山铺才脱离了战常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没有一个整师被击溃的记录,而现在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第九战区第二十六、第三十七、第十军三个主力军便先后被日军击溃,薛岳不得不命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从长沙撤往湘潭。
此刻,薛岳手里还有一张王牌,这就是第七十四军。9月25日,薛岳电令第七十四军以先头部队两个师急速挺进黄花市,保卫长沙城。然而,这电令再次被日军破译。阿南明白了薛岳的意图后,立即改变部署,打算先吃掉中国最精锐的第七十四军再进攻长沙。 见日军已抢占了制高点,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命令第五十七师不惜代价拿下春华山,另令第五十八师变被动挨打为主动进攻,先扫清春华山附近各日军据点。经过三天的苦战,第七十四军终于突出敌围,免于全军覆灭。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调回参加会战。
12月23日晨,日军正式发动大规模进攻。薛岳指挥我军按照计划逐次抵抗,给日军极大消耗,为决战赢得了时间。本来按原计划,日军主力打到汨罗江南岸、击溃中国军队后就应结束战斗,退回原地。但阿南认为中国军队退却、正是乘势攻占长沙的良好战机,便独断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下达了进攻长沙的命令。日军各部得令后,陆续渡过捞刀河,拟从东、南、北三面包围长沙。 日军进攻长沙,这是薛岳所希望的,在他的“天炉战法”中,长沙正是炉膛的正中。 日军接近长沙时,薛岳将长官部指挥所搬上岳麓山,就近指挥和督促各部作战。 为鼓舞士气,坚定歼敌决心,薛岳训令各部:“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国际局势之巨。本会战职有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此电后来成为一份有名的抗日电文。它充分显示薛岳誓死保卫长沙的决心和信念。
1942年1月1日,薛岳下达了总攻命令,并给守长沙的李玉堂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命令你军固守长沙,务求成功,严令部队作战,不得退缩,擅自后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第十军全体官兵果然是好样的。日军凭借飞机和强大炮火掩护的绝对优势,冒死进攻,突进长沙市区。第十军的将士们誓死战斗,对于每一个地堡、每一个建筑物,都不轻易放弃;在重要地区,如八角亭至天心阁附近,他们与日军发生了逐街逐堡逐屋的争夺战。从1日夜至2日凌晨,双方在长沙东门、南门外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反复肉搏,阵地多次失而复得,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团团长陈新善、团副曾友文等阵亡,但终于守住了阵地,击退了疯狂进攻的日军。
1月3日,长沙城的守卫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军两个师团集中步兵强攻,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冲锋。中国军队第一九○师师长朱岳、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和预备第十师师长方先觉等亲往一线督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薛岳把身边的兵力全部调往前线,一股日军特种部队突然摸到了他的指挥部. 就在战斗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候,薛岳站在一间四面都挂满了军事地图的作战室内,不断地下达着新的作战命令。他已连续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两眼红肿如铜铃。薛岳见有的高级参谋人员实在熬不住了,就让他们轮流休息,自己却仍然精力旺盛地指挥战斗。战斗拼到最后一刻时,薛岳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身边的兵力全部调到了前线。 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股日军特种部队,摸到了薛岳在爱晚亭边的指挥部。仅剩的一个警卫营拼死抵抗,打退了这股偷袭的日军,这才保住了最高指挥官薛岳的生命安全。
1月3日,正当第十军死守长沙时,第九战区的大军正迅速向长沙外围合拢,以9个军的优势形成了一个从东南、东北、西面及北面对日军的包围圈。为防止日军逃跑,薛岳当机立断,通令各部,限于1月4日晚全部进入第二次攻击到达线。
日军第十一军参谋长木下勇已感到死神的威胁。他率众参谋齐集阿南卧室,恳请阿南下令撤退。阿南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长沙城就差一步之遥。但在众参谋一再苦求下,他知道攻下长沙已不可能,再不走就有全军覆灭之危。他咬着牙,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至1月5日7时左右,围城的日军已全部撤走。长沙城四郊,战声尽息,一片寂寥。 薛岳得知日军开始撤退,立即命令以罗卓英为追击总司令,率领第二十六军、第四军、第七十三军分头追击,力争把日军全歼于捞刀河以北、汨罗江以南地域。中国军队各部依令迅速行动,痛打落水狗。
1月15日,日军各部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逃回新墙河北岸,摆脱了中国军队的追击。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击毙击伤日军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
中国军队长沙会战的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军事任务》,盛赞“此次长沙之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赏。” 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被日军称之为“长沙之虎”。
2 .最英勇的中国士兵——曹锡一人消灭500日本兵!
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大公报》、《中央日报》刊登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著名作家田汉为曹锡所在的五十二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2010年国庆节前夕,香港SAZT影视公司宣布,将斥资1亿元将抗战英雄曹锡的故事搬上银幕。
一、一人干掉500日军
1939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湖南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9月14日,日军调集10万精锐部队,在陆军航空兵团的掩护下进攻长沙,企图歼灭第9战区主力,挫败中国国民党军的抵抗意志。
9月18日拂晓,集结在湘北的日军第六军团、上村支队、奈良支队共5000余人,以日军长江舰队和上百架飞机沿粤汉铁路方向向新墙河进攻,企图从这里快速撕开一条口子直取长沙。
早已沿新墙河构筑好防御阵地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立即展开顽强抵抗。
激战四天,双方均死亡惨重。国军史思华营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除7名重伤员被抬下阵地外,其余全部战死,无一人退缩。阵地前日军的尸体如割麦子般,倒下一片又一片,不断增加的兵力又踩着同伴的尸体向前进攻。
在第二师八团一营机枪连担任机枪手的曹锡,同战友一起负责守卫长沙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
21日夜里,曹锡把10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
22日凌晨4点钟开始,日军用50门大炮对王街坊发射了8000余发炮弹,持续3个多钟头,把面积仅有两三平方公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
然而,曹锡死里逃生,他坐在大河堤上,手指勾着机关枪,密切注视着河岸。
河面离他只有15米。日军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向河堤而来。
来了一批,曹锡便搬动机枪,消灭一批。
那些侥幸没有被消灭的日本兵掉头奔回河旁,伏在河滩上。
这样,日军来过了6批。
第7批来了,朝他们放出毒气,曹锡隶属的这一排仅剩下他与另一位士兵未死。
20分钟后,毒气消散,曹锡看见有二三十名日本兵向河堤爬行而来。
曹锡一面把手榴弹的拉线掌握在手,一面急忙拖了仅余的一位同伴跳下河堤,卧倒在稍远之处的地面。
刹那间,日本兵爬上河堤,曹锡从容地猛抽拉线,12颗手榴弹同时爆炸,这批日军死得只剩下了两三人,而且这两三人都负了重伤,躺在河堤之上。
曹锡又准备了12颗手榴弹。
回到河堤上,他将手榴弹放在一起,慢慢地再走下来,然后卧倒、静候。不久,果然又来了30多个日本兵。只听“轰”地一声,30多个日本兵被炸得一个不留。
曹锡又重新布置了一番。于是,又炸死二三十个敌人。
就这样,前后炸死几批日军。这几批日军死去之时,曹锡自己也被炸翻的泥土掩埋,幸而未受伤,他又爬了出来。
这时候,他的手榴弹已经用光。曹锡改用机关枪,把身体隐蔽在泥土堆中。
10分钟后,从河堤的那一边爬过来5个日本兵。曹锡把机关枪定向单发,子弹一发一发地打。他用5发子弹打死了这5个日本兵。
有个日本兵在死前对曹锡和他的同伴放了一枪。他的同伴姓朱,是一位上士班长,眼睛中了子弹,不久便牺牲了。
祸不单行,曹锡发现他手中的机关枪已经不能使用,似乎里面的机件卡住了,扳机扣不动。
敌人又要来了,他无法从容拆开机关枪来看个究竟。曹锡急了一阵子。情急生智,他在身旁仔细寻找,发现离自己200米处一具尸体旁有一架重机关枪,等他去拿。
牺牲的枪主人属于另一位中国勇士,他是一位重机枪手。曹锡轻轻地爬了200米,操起重机关枪试了一下,能用。
这时,恰好有100多名日军蜂拥而来,以为这位机枪手已死,却不料曹锡忽然搬动了重机关枪扳机,一下子打到了30几个,剩下的60几人掉头狂叫而逃。
早晨8点钟左右,营部派了一个传令兵来告诉曹锡,日军大队人马已经在王街坊之西的1000米左右度过了新墙河,也就是到了他的侧后面。营长命令他“放弃阵地”,回营部去休息。
曹锡喜欢这只重机枪,舍不得丢下,便提着它和几袋子弹,跟随传令兵朝着营部的方向走去。中途,他们与敌兵遭遇,日军的枪弹从四面八方打来。曹锡的这支重机关枪又派上了用场。传令兵在这场混战中阵亡。曹锡命大,摇摇摆摆,凯旋到了营部。
二、成为英雄后的曹锡失踪了
见曹锡活着回来,营长对他大加赞赏,并告诉他,他前后打死的日本兵共有500名以上。兄弟们把曹锡围在中间,问长问短。问他何以那么大胆?曹锡笑着说,“没什么,没什么,看到了敌人,也不能不打啊!”
营长把他带到师部,师长赵公武和他握手,立刻升他为中士班长,又赏钱30元(当时湖南的物价甚低,猪肉两毛五分一斤)。
曹锡杀敌的事迹很快传到了长沙、衡阳、桂林等地,各报社派记者前来采访。剧作家田汉也率领文艺工作者赶来慰问,返回长沙后特为五十二军编写了一部新历史剧,剧名叫《新战长沙》,公演时非常轰动。
在接连三次的长沙会战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实在太多,仅《衡阳大刚报》当时记载,已经足够出版专著。《大公报》、《中央日报》及其他各报也刊登了不少曹锡英勇杀敌的事迹,就连当初到汉中接过曹锡这批兵的那位姓谢的连长也成了访问对象。记者向谢连长询问曹锡家的情况,以及接兵经过,报纸上除了介绍曹锡英勇杀敌的消息外,还夸赞那位谢连长接来的新兵不但吃苦耐劳,而且勇敢善战。
五十二军经此一战,声名大噪,于是水涨船高,按照五十二军的老规矩,有功的曹锡连升三级。团长陈林达升任少将副师长,旅长调升师长(调往他部),不久师长赵公武也升任军长,刘玉章也升了少将指挥官兼长沙警备司令,张耀明仍任军长。
曾在国民党五十二军服过役的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先生介绍,曹锡是民国二被选拔到五十二军的。根据当时被派往汉中接兵的谢凤麟连长说,由于部队知道这批新兵来自汉中地区,为了妥善照顾这批乡亲,特地挑选他为接兵军官之一,因为谢连长的老家也在汉中。谢连长之所以会对曹锡有些印象,是因为曹锡说他曾干过地方保安。当曹锡知道谢也是汉中老乡时,二人相谈甚欢,曹锡向谢连长坦白自己入伍是“替弟出征”,因为入伍时他已28岁。
入伍后曹锡被分到原国民党五十二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八团第一营机枪一连。令人遗憾的是,长沙会战结束时,曹锡却失踪了。据说他早已阵亡。尽管如此,曾经的战友多年来始终未曾放弃寻找曹锡。在他们心目中,像曹锡这样举世罕见的勇士是不会死的。
著名史学家黎东方教授根据战后中日战史及各种资料,在1987年10号《传记文学》上发表一篇《一连三次的长沙大捷》,其别提到曹锡的事迹。
一位多年从事战史研究的解放军少将说,首战长沙五十二军坚守新墙河出力甚大,伤亡也很惨重,其中守卫草岭的一九五师一三一团第三营营长史思华以下官兵500多人全部战死,但五十二军最终守住了阵地,为战区的反击争取了时间。此战共毙俘日军2万余人,击毁日机20余架。该军是国军五大王牌之外的精锐军,曾在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战中与其较量过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五十二军首任军长)的一个军应该为普通军十个军。”
军事评论家张君说,在喜峰口战役中,武术世家出身的国军勇士王高龙,曾在半小时内挥舞大刀剁掉16名日军,使“大刀队”威名远扬,才有了后来的电视剧《大刀》。以后可以告诉孩子,最英勇的中国士兵叫曹锡,他一个人就消灭了500多个日本兵。这样真实的故事应该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并注明:这是真实的历史!
500日本兵是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一个日军大队,当年日军一个大队在制定计划时是要与一个中国师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