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时间:2023-11-23 12:48:4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诗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中国文化闪耀出夺目光辉的最重要的光源,因为有了诗歌,中国文化便摇曳多姿、气象万千起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中国文化闪耀出夺目光辉的最重要的光源,因为有了诗歌,中国文化便摇曳多姿、气象万千起来。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可以说,诗歌是中国文化魅力最动人的部分,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还在反复阅读,沉醉其中。

经典是没有时代的,经典是永恒的,是永世的,是大浪淘沙之后,仍能焕发出璀璨光辉的真金。所以,我们今天还在读诗经,还在读楚辞,还在读唐诗宋词,还在读李白、杜甫、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

那么,从古代诗到现代诗,当代诗,就是最近这几十年,前有伊沙、汪国真、赵丽华,后有贾浅浅和她的“屎尿诗”,为何屡屡引发巨大争议,且争议不断呢?

要探究这个方法,我首先要弄明白,古代的诗歌为什么离我们而去了。

我们知道,古人并不是把诗歌创作当作孤芳自赏的东西而高高在上,古人创作诗歌是在生活之中的,或者说,创作诗歌本身就是生活,不像我们今天,写诗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事情,不仅写的人似乎距人千里,就是所写的内容也离我们、离生活很远,让人看不清主旨,对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也搞坨不清。

古人不是这样写诗的。古人写诗就是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诗里,他们把诗变成生活,把生活活成诗,他们的诗,也就是生活的印记,如生老病死,如爱恨情仇,如感伤与迷茫,如相聚与分手,等等,他们在诗中表达的,就是这些,或者更多,但无论有多少方面,总是与生活和个人息息相关。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的诗歌源头。《诗经》里的诗,有的是贵族写的,有的是老百姓写的,有的是集体创作,有的是个人创作。你看他们怎么写生活。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

早上,妻子唤醒丈夫,说鸡叫了,该起床了。

丈夫还想睡,说:“天还没亮呢。”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妻子说:“你起来看看天,只有启明星在亮着。”(古人认为当启明星最亮时,就即将天明了)

丈夫只好妥协,出门游逛射雁。

至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则更是朗朗上口,一看就懂。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用美丽的诗句,写了一段凄婉的爱情,这首长诗,其实就是一个短篇小说,但是那么的凄然美丽,让人感动。为什么让人那么感动?因为明白,所以打动人心。

像苏东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也是一看就明白,悼念亡妻,写得感天动地,写得肝肠寸断,让人止不住都要为他掬一把泪。

像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扑面而来的都是生活。

然而,到了现在,诗歌说的是什么?

即便是李商隐的: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写得那么隐讳,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凄婉迷离、一往情深的美丽。

曾在中国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上读过据说著名诗人的一首诗《节令独自行事》,诗曰:

“节令独自行事。傍晚的雪,吐露天气和大地的根芽,词语的推背图也渐渐清晰,这个世界无缘无故的人多了,拿一块树皮和鲁班爷打赌,凤凰的虫子梧桐的小鸟……” 就选这几句吧,你懂了吗?“词语的推背图”是啥玩意儿?反正我是没懂,不知所云。

当今好多诗歌就是这样,读过去不但没有美感,反而要费尽心思去猜诗人或诗歌的意思,使劲猜,再使劲猜,到最后终于发现“诗人的心思你别猜!”

这不是在享受美好,这是费心费力不讨好,瞎折腾。

为什么会这样?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那么多美丽的诗歌,源远流长,为什么到了今天却成了让人费尽思量的这么个玩意儿?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我曾琢磨过这个问题很久,想来想去,后来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艺术作品,应该要讲究一定的规则,比如,诗讲格律,词讲词牌,无论四言、五言、七言,它都有个规则约束,在规则的统筹下,无论谁作诗,便都有个评判的标准,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就如新诗的发展。当年,胡适、鲁迅扛起白话文运动的大旗的同时,也开始了白话诗,即新诗的革新运动,在经历那一波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后,不但白话文成为后来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新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

而在新诗的革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变化,也就是后来新诗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新诗再也不受约束了,实现了超越任何规则的自由,也就是说,白话文、白话诗运动后的诗歌,已经完全没有了规则的束缚,既不受格律的束缚,也不受字数的约束,也不受音韵的束缚,它如脱缰野马,在无比广阔的草原上纵横驰骋,无所拘束,随诗人怎么去写,三五言、七八言、十几言一句,随你。三两行、七八行、数十行、千百行,也随你。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然而,你会发现,没有了约束和规则的诗,就越来越不像诗了,因为它可以写成诗,有时也可以写成排成诗句行列的散文,甚至小说。是诗吗?像,又不像。但总体感觉是,越来越没有诗的味道,也越来越不好理解。

你也许会说,新诗难道就没有好的,没有经典吗?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卞之琳、何其芳、他们的诗难道不是经典吗?

是,确实是。

但是,你去读他们的诗,他们哪一首经典不是行文有一定规则、句子有一定韵律的?他们的新诗都脱胎于旧体诗,在写作过程中,是严格按照旧体诗的一些规则来写作的。

比如徐志摩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代诗歌为何争议不断,当代诗歌的现状及走向

比如戴望舒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比如何其芳的: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本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等等等等。

你在读这些诗的过程中,你一读就能懂得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你能非常明确感觉到诗句的格律之美、音韵之美,这说明,这些经典诗歌,虽然是新诗,但仍然是受到了规则约束的,是在一定规则下,才形成了诗歌的美感。

而当今的那些诗歌,要么是毫无意蕴的大白话,要么是怎么也瞧不明白的梦呓,味同嚼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太自由了,本来是写诗,但诗一旦没了规则,就啥也不是了。

同时,没有规则,也没有了评判的标准,没有了标准,怎么能评判好坏优劣呢?

所以,要将中国的古代诗歌重新带回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再次痴迷和喜爱,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新构建新诗的标准和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遵循,就有了比较,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从内容上、形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让诗歌再次复兴,重见璀璨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