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归之喜是什么意思?于归之喜的出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名词,但是并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意思,比如于归之喜这样的词汇。那么于归之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婚俗知识吧。
于归之喜是什么意思
于归之喜实际上指的就是女子出嫁之喜。“归”有回家的含义,在古人的眼中,女子出嫁到夫家才算是真正的回到属于自己的家,而对于娘家来说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之后在娘家就是客人,在婆家才是主人。在现代于归指的就是新郎新娘举行婚礼,宴请亲朋好友的日子。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远远不如男子,因此在女子出生后就一直被视为是别人家的人,只有等到真正出嫁,到了夫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于归于归也就是终于归家的意思。而在女子出嫁到夫家时,婆家还需要准备一双新鞋子给新娘,意味着从此之后就成为夫家的主人,而娘家对于新娘来说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新娘在娘家从此就是客人了,因此古代人把女子出嫁之喜称为于归之喜。而在现代于归同样有出嫁的含义,通常指的是新郎新娘举行婚礼,宴请亲朋好友的当天。
不过在我国不同地区对于于归之喜的解读和习俗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广东地区的婚宴习俗中,若新郎新娘家一起摆酒宴请双方的宾客,称为:(男方姓与女方姓)联婚,如张陈联婚;若是由新郎家单独宴请称为:(男方姓)府迎亲,如张府迎亲;若女家单独宴请称为:(女方姓)府于归,如陈府于归。在广东地区的婚嫁习俗中于归之喜更像是婚礼流程中下大礼环节,一般来说当准女婿把聘礼和聘金送到岳父母家中时,岳父母除了要进行还礼外还需要宴请准女婿和亲朋好友,这就被称为于归宴。 从现代婚嫁习俗中对于于归之喜的表达可以看出,它主要指的还是新郎新娘举行婚礼宴请宾客的当天,当然不同地区的习俗文化有所差异,在对于归之喜进行解释时也应该因地制宜。在我国传统的婚嫁文化中关于男女之间进行有许多不同含义的代名词,女子出嫁叫做于归之喜,结婚叫花烛之喜,生子叫做弄璋之喜,这都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于归之喜出处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朱熹《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明代孙仁孺《东郭记》:“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朝李渔《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