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沐浴古代怎么称呼?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吗?

时间:2023-12-08 15:57:4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有人曾经问我:听说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去世,是不是? 我说:怎么可能?不符合常理嘛。夏天那么热,谁会不洗澡?古代中国大多数地方,河流密布,水又不花钱。其

有人曾经问我:“听说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去世,是不是?”

我说:“怎么可能?不符合常理嘛。夏天那么热,谁会不洗澡?古代中国大多数地方,河流密布,水又不花钱。”其实古人比现在人讲究清洁,至少对士以上的贵族来说,按时洗澡属于基本生活准则,否则你会被自己的阶层鄙弃。《礼记·内则》里说的很清楚:“五日则燖汤请浴,三日则燖汤请沐。其间面垢,燖潘请靧面,足垢,燖汤请洗。”

上面这句话,有几个字要解释一下。首先是“燖”,在这里是“温暖”的意思,它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把食材扔进滚水里烫熟,捞起就可以吃,就像云南的过桥米线。两个意思有相通之处,人躺进热汤,就跟食材扔进滚水差不多,只是水温有区别,不能把人烫熟,但能把身上的垢甲烫软,比较好搓洗剥离就行了。

沐浴古代怎么称呼?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吗?

另外就是“沐浴”两个字,古代人分得很清楚,洗头发叫“沐”,洗身子叫“浴”。《诗经》里说:“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说我的头发弯曲得厉害,非得回家洗洗头了。这个“曲局”,不是指头发本身弯曲,西方人很多人的头发是弯曲的,那是正常的。中国人基本没有弯曲的头发,古书上说的毛发曲,很多是指桀骜不驯,不柔顺,梆硬梆硬。我们知道,头发长久不洗,上面就会附上很多污垢,就会变得梆硬梆硬,用梳子都梳不顺。这时候一定要清洁。古人头发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所以三天就要洗一次。不能用冷水,冷水泡不软污垢;即使用热水,分泌的油腻也溶解不了,但古代没有洗发液,咋办?他们一般是用淘米水,烧热了来洗,据说可以洗得很干净。其中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我不清楚。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沐”在古代又有淘米水的意思。洗完之后,也没有吹风机,他们一般是跑到一个风口,让风把头发吹干。按说这容易感冒,不符合中医理论。但既然定为规矩,写上经书,则好像都浑若无事。

洗身子叫“浴”,好像“身子”这个词不大好,总让我想起古代话本小说,女人的身体才专门叫“身子”;要是男人,必须后面加个“骨”字,叫“身子骨”。总之,“浴”是专指洗身子骨,五天洗一次。所以古代的官府,五天放一次假,叫“休沐”,好像是洗头,其实是让你回家洗澡。我们南昌话,说长久不洗澡的人为“膨了肚”,是骂人的话,死人腐败了,肚子会膨胀起来;人久不洗澡,就像腐败的尸体似的。可见我们南昌人,愚蠢是愚蠢,但还是很爱干净的。

洗身子骨很讲究,要两块澡巾,一块是纹理致密的,像天鹅绒,比较高级,擦上身;一块纹理粗疏,像洗碗布,比较低级,擦胯下。我想不通,胯下怎么就不高级了?没有它,人类早灭绝了,凭啥这样被慢待?

沐浴古代怎么称呼?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吗?

走出澡盆后,还没完,脚要站在一块很粗糙的草席上,在席子上使劲摩擦,让草席的粗纹分解你脚底的污垢和死皮,再用热水冲洗。洗脚不能笼统叫沐浴,它也很重要,凭啥不能独占一个专用名词?它叫“洗”。但我们现在都统统不分了。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洗脸。洗头隔三天,洗身子骨隔五天,洗脚随着洗身子骨一起,洗脸则是每天要进行的。古人睡得很早,起得也早。鸡一叫,谁也不好意思赖在床上,都会马上爬起来洗脸,然后打扫庭院。官府上班也是这样,一直到唐宋,这是贵族社会留下来的习惯,古诗文中常见上朝或者约人见面,都是披星戴月。明清以后就懒了,睡到日上三竿,恬然不以为怪。

洗脸当然更有专门名词,叫“靧”,这个字很复杂,古人也这么觉得,所以后来他们借用了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就是“沬”。司马迁写李陵征战匈奴的时候,说“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就是说那些士兵个个挂彩,好像用血洗过脸。

沐浴古代怎么称呼?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吗?

洗脸也要用淘米水,大概因为脸上毛孔分泌油腻多,不这样洗不干净。但淘米水和淘米水不同,《礼记·玉藻》:“沐稷而靧粱。”孔颖达疏说:“沐,沐发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将洗面沐发,并须滑故也。”洗头发的淘米水,淘的是“稷”这种粮食。一般认为,“稷”就是普通的小米,或者叫“粟”。先秦两汉时代,民众一般以“粟”为主食,不是小麦。小麦很早就有了,但认为很低级,地位不高的女人才吃。洗脸的淘米水,用的是“粱”。“粱”不是一般的米,而是精米、细粮,它在古代常常和“肉”搭配,《汉书·霍去病传》里说,霍去病带兵,对士兵特别不关心,每天浪费很多“粱肉”,而士兵连普通粮食都吃不饱。“粱肉”就是好粮食,“粱”和“良”古音很近,有相同的词源义,它的意思就得名于“良”,也就是好的。用精良的粟米淘出来的水,才配洗脸,可见脸比头发重要很多。但也因此透露一个信息,一般的百姓,是没法这么讲究的,因为吃不起粱。古代的高级公务员,才有这个资格,他们上班大概都是带着一张浆洗过的脸,笔挺笔挺,兼嫩滑嫩滑的。但怎么也不如现在的香波和沐浴露吧?穿越到古代去的人,要好好权衡。

谈完对身体的清洁,顺便说说洗衣服。古代没有肥皂,洗衣服都是参和草木灰一起洗的,说是容易去掉污垢,其中蕴含什么化学原理,我也不知道(据说草木灰是碱性的,所以能去除污垢)。到了晋代,出现了一种“澡豆”,孙思邈的《千金方》还介绍过澡豆配方,最离谱的一种,看得人张口结舌,是把真珠、玉屑研成粉末,掺入大豆末,再准备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奈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麝香,又……完全不是普通人能享受的。唐朝的陆畅,元和元年进士,娶了个富贵人家女儿,一大早,婢女捧着一些澡豆来给他洗手,他不认识,看这儿像面糊糊,以为是早餐,一股脑全吸溜进肚里。朋友见了面问他:“老陆,你丫娶了个富贵婆,日子肯定爽翻天了吧?”陆说:“别提了,贵家礼法有些莫名其妙,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吃一碗辣面粉先,日子真他妈难熬啊。”大概澡豆的味道,是辛辣辛辣的。

沐浴古代怎么称呼?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吗?

宋代的王安石贵为宰相,但生活以不讲究闻名,讨厌洗澡,曾经当着皇帝的面捉虱子,当他的老婆,多少有些美中不足。据说他肤色黑,像黑包公。搞得他的学生以为他生了什么病,问医生。医生说:“嗨,相公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脸上污垢太多,哪有什么病?”于是门人向王安石进献澡豆,要求他好好洗个脸,王说:“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坚决不肯洗。

明清以后,大家发现猪的胰脏,经过炮制后,能够去除污垢,于是产生了肥皂的前身:胰子。但想想,原料来自滑溜溜的胰脏,蛮恶心的。